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中旗:整治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25-04-10 17:09:16 通讯员:康乐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这些天看到党员干部都在清扫环境卫生,无论到哪个村串门,道路两旁都是干干净净、敞敞亮亮,人的心情也变好了。”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大圣村村民王福贞忍不住夸赞道。

今年,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村居出新”攻坚行动,乌拉特中旗成立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书记纵向联动机制,采取“旗四大班子领导包苏木镇、苏木镇领导包嘎查村、嘎查村领导包村民组、党员包网格”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做好农村牧区“三清一改”工作(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持续改善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推动乡村向“净、绿、美”提升转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为了有效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德岭山镇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构建“镇+村+网格员”三级联动机制,各嘎查村党支部组建“党员先锋队”,划分包片责任片区,网格员开展常态化巡查,形成“问题发现、整改落实、反馈评价”闭环机制。通过组织下沉基层一线、集中整治,累计召开人居环境卫生整治部署、推进会议7场,收集群众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建议70余条,解决乱堆乱放、污水治理等难题220余件,全力推进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常态化、有效化开展。

随着“村居出新”攻坚行动的深入推进,乌拉特中旗各地纷纷展开行动,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亮身份、比奉献、展风采”,带领群众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截至目前,石哈河镇动员1200人次清理垃圾1700余吨;巴音乌兰苏木配套建设3处垃圾填埋场;牧羊海牧场通过网格化管理+第三方服务,实现日产日清……

为实现乡村容貌由“局部美、一时美”向“全域美、长久美”转变,乌拉特中旗将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作为重点,建设各类垃圾填埋场14座、垃圾焚烧炉14座、垃圾转运站8座、污水处理厂(站)12座,配备各类垃圾箱、垃圾桶、垃圾池等垃圾暂存设施设备3311个,购置电瓶垃圾车210辆、各类垃圾清运车99辆、各类装载机39辆,88个嘎查村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配套完善,覆盖率达92.63%。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绿化面积5950亩,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6%,实施嘎查村巷道硬化740公里,嘎查村硬化路及巷道硬化比例均达100%,架设电网线路1464.73公里。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全旗农牧区已建成卫生公厕356座、实施户厕改造1.6万户,极大改善了农牧民居住条件。

人居环境整治是为农牧民而干,也是农牧民为自己而干。该旗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员大会、“村村响”、网格微信群、入户宣传等多种渠道,广泛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卫生整治。各苏木镇、嘎查村将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落实“积分兑换”“黑红榜”等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激发群众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做到人人动手、户户参与。

如今,乌拉特中旗各级党组织掀起“人居环境大改善”热潮,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携手打造心中的诗意乡村,一批既有“高颜值”又是“宜居地”的和美乡村不断破茧,具有北疆特色风情的边境小镇正在由表及里蜕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