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宝力格嘎查:共育团结之花 共绘幸福图景
发布时间:2025-04-01 10:57:25 通讯员:陈乌宁其 文/图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年来,沙金套海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文旅兴村的特色发展之路,让昔日沉寂的沙漠焕发出蓬勃生机。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巴音宝力格嘎查党支部坚持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引擎”。通过党员带头学政策、办实事,开展志愿服务20余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余件。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中,党员化身“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让党旗在沙漠深处高高飘扬。2024年,嘎查创新推行“党建+企业+农牧户”模式,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4户农牧民以民宿、蒙古包入股,打造集赛马、餐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民族旅游区。仅用一年时间,每户分红8000元左右,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显著增强。“以前放牧靠天吃饭,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日子越过越红火!”牧民谢苏和开心地说。

特色产业绘就共富蓝图

巴音宝力格嘎查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生态环境等优势,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文化旅游+民族团结”模式,将巴音宝力格嘎查打造成集民族村落、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及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特色民族旅游嘎查和新时期网红打卡“新地标”,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生态建设与牧民增收“双赢”新格局。

“同心杯”村超联赛

从传统牧业到“光牧旅”融合,巴音宝力格嘎查的产业转型堪称“华丽转身”。依托乌兰布和沙漠新能源基地,嘎查内建成185万千瓦光伏电站,年发电收益可观;流转土地24万亩,户均年增收9000多元。更令人瞩目的是文旅产业的崛起——沿阴山岩刻、万泉湖等精品旅游线路,6家民族特色餐饮店年均收入突破25万元,年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2024年,“同心杯”村超联赛火热开赛,3万余名游客涌入嘎查,牧民们牵着骏马、端着奶食热情迎客。如今,嘎查已建成赛马场、摔跤场、蒙古大营等文化设施,年举办各类节庆活动10余场,旅游综合收入较5年前翻了5倍,让各族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还带动了当地手工艺品、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牧民们通过参与旅游服务,提供住宿、餐饮、导游等,实现收入稳步增长,为嘎查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族团结共筑幸福家园

走进巴音宝力格嘎查,民族团结的印记随处可见。党建展厅旁的6个蒙古包展馆,生动讲述着“昭君出塞”“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民族交融的史诗;新建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成为各族群众学习交流的“精神家园”。嘎查连续三年举办那达慕大会,各族同胞同场竞技、共舞安代,欢声笑语回荡在草原上空。

站在新起点,巴音宝力格嘎查锚定更高目标——以万泉湖“世外沙金”旅游区为核心,串联阴山岩刻、梦幻峡谷等景点,打造南北两条精品旅游环线;深化“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拓展民宿集群、有机牧场等新业态,让更多农牧民吃上“生态饭”“文化饭”。如今的巴音宝力格嘎查,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一幅“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人心齐”的现代化新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