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在线
白彦花法庭:用法治力量守护基层和谐
发布时间:2025-03-26 10:57:40 通讯员:郝军 文/图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人民法院白彦花法庭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护航发展”为工作导向,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基层实际,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高效解纷、多元联动、司法为民”的特色发展路径。法庭干警以“群众事无小事”的信念,将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群众家中,用法治力量守护基层和谐,以司法温度浸润百姓心田,逐步形成“枫桥式法庭”品牌效应。

精准司法办案

抽丝剥茧定分止争

基层案件往往法律关系复杂、矛盾交织,白彦花法庭坚持“事实查清、法律辨明、矛盾化解”三步走策略,以专业审判促公平正义。

拆分多重法律关系,促成当庭和解。刘某某与任某某、冷某某因店铺转让费纠纷诉至法庭。双方仅有口头约定,且款项性质混杂,涉及租赁权、货物买卖、经营权等多重法律关系。承办法官精准拆分法律关系,明确案由为“分期付款合同纠纷”,并释明违约责任,最终促成双方和解,任某某、冷某某承诺限期支付剩余24500元,刘某某当即撤诉,实现“案结事了”。该案为同类纠纷提供了示范——法官建议市场主体对租赁权、经营权等分别签订书面协议,明确付款期限及违约责任,从源头预防纠纷。

金融案件“快立快审”,护航营商环境升级。针对涉金融案件增多的趋势,白彦花法庭开通“绿色通道”,通过电子送达、线上调解等方式提升效率,近三年以来,法庭合同类、金融类案件调撤率达78%,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15天,群众满意度达98%。乌拉特农商行公庙支行多起贷款纠纷案件中,法庭干警利用午休及夜间时间完成跨区域送达,承办法官采取“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模式,综合考虑当事人还款能力,仅用数日即完成审理和判决,助力银行收回资金,获赠“公正高效护航企业发展”锦旗。

多元化解矛盾

联动共治促和谐

白彦花法庭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构建“法庭+N”多元解纷机制,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等多方力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土地纠纷“现场丈量”,解开群众心结。法庭与辖区10个村委会建立“矛盾预警—联合调解—司法确认”闭环机制,2024年诉前化解纠纷案件187起,同比上涨16.3%。同村村民因土地承包引发纠纷,双方僵持不下。法官3次进村调解无果后,带领干警冒寒赴争议土地现场,与村委会主任共同丈量划分地块,直至深夜完成确权。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夜间调解“不打烊”,农忙时节解民忧。春耕期间,先锋镇公庙村两户村民因土地界限争执,白天忙于农活儿无暇调解。法庭干警连夜入户,连续两晚释法析理,从诉讼风险到邻里情谊逐一分析,最终指导双方达成协议,确保耕地及时播种,避免损失扩大。村民称赞:“法官晚上还来调解,真是把咱的事当自家事!”

贴心服务群众

普法宣传“零距离”

普法宣传

白彦花法庭坚持“司法为民”理念,通过普法宣传、线上服务等方式,让群众感受“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

宪法宣传“零距离”,法治精神入民心。法庭联合镇党委、派出所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干警用方言讲解宅基地继承、农民工讨薪等热点问题,将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互联网庭审“云解纷”,跨域调解更便捷。针对当事人异地务工、沟通不畅的难题,法庭推广“线上调解”模式。春节后,法官通过互联网庭审平台调解一起拖欠10年的2万元借款纠纷。被告袁某远在外省,法官线上释明法律后果,促成其承诺分期还款。原告王某激动地说:“10年没要回的钱,法官两天就解决了!”过去三年,该法庭线上调解案件占比达35%,为群众节省差旅成本3万余元,获赠锦旗8面、感谢信15封。

推动品牌建设

“枫桥经验”结硕果

白彦花法庭以“枫桥式法庭”建设为抓手,打造“三心三力”品牌。初心聚力,干警扎根基层,年均下乡办案200余次,足迹遍布辖区每个村落;匠心发力,创新“分类调解法”,针对家事、土地、金融等纠纷定制解纷方案;连心聚力,与辖区单位共建“法治联盟”,开展普法活动12场,覆盖群众3000人次。

白彦花法庭连续三年获评“全市优秀人民法庭”,2名干警获“全区调解能手”称号,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白彦花法庭将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多元解纷机制,拓展智慧司法应用,让每一份判决有力度、每一次调解有温度、每一项服务有精度,为绘就基层善治新画卷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