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凝聚新征程奋进力量
——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03-07 10:55:21 记者:周悦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翻开2024年巴彦淖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画卷,有声有色,亮点纷呈:一场场内容形式多样、阵地丰富新颖的理论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浸润心田;一篇篇反映巴彦淖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新闻报道,生动展现出巴彦淖尔拼搏奋进的强劲脉搏;一个个关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动人瞬间,汇聚出文明巴彦淖尔的点点星光;一场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铺就群众精神家园的“诗与远方”……

思想之光引领前行之路,激扬奋进力量。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各方面工作展现出新气象新成效。


凝心铸魂

高擎旗帜深化理论武装


科学的理论,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激发前行的力量。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一张张“路线图”变成一幅幅“实景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气象日新。

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市委从2022年以来连续四年举办“新春第一课”——全市领导干部读书班,收到良好效果。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开展现场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学习,为全市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16次,示范带动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600余场(次),引领全市上下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如何把理说清、情聚拢、劲鼓足,让党的“好声音”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

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重大主题,广泛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巡回宣讲2700余场(次),受众达18.9万人。各级媒体开设了“习语金句”、国务院《意见》解读、“天天学”等栏目,增强了宣传普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研究阐释持续深化——

抓好理论研究阐释,国家、自治区重点课题立项22项,市级课题立项371项。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防沙治沙等理论研讨会,《推广“光林药牧”融合发展沙产业模式  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咨政报告被全国政协采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不断走深走实。

放眼巴彦淖尔大地,学习新思想的滚滚热潮持续涌动。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沿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高昂旋律

矩阵传播奏响奋进之歌


与时代同频,与发展共振;坚持党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坚持人民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人心、展形象,既讲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更主动服务大局,生动展现巴彦淖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精彩答卷。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让主旋律拥有高频率——

以“春满河套·总书记的嘱托  巴彦淖尔这样干”专题专栏为主要抓手,策划推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巴彦淖尔这一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变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算算我的明白账”等系列报道,在中央主要媒体发稿1200余篇(条)、自治区媒体发稿6500余篇(条)、市内媒体发稿30000余篇(条),持续营造了广泛深入、延绵不断、久久不息的浓厚氛围。

对外宣传亮点纷呈,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成立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媒体服务中心,承办了中央网信办“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学习强国总平台“沿着边境看中国”及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内蒙古好物》巴彦淖尔专场等宣传推介活动。举办了“行走黄河‘几字弯’ 书写绿色‘三北情’”、“天赋河套·柿柿如意”五原黄柿子宣传等全媒体联合采访和直播行动,全网总阅读量超1.5亿次。加强“边境之窗”建设,建成“口岸沙龙”,对外宣传阵地功能进一步完善。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让融合声量越扩越足——

稳步推进市融媒体中心改革,“河套融媒”客户端上线运行,市融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新媒体平台全网总粉丝量突破1080万,总阅读量和播放量突破120亿,“掌上巴彦淖尔”微信公众号位列自治区媒体微信排行榜前三名,并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优秀新媒体账号示范案例,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一篇篇报道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一组组镜头聚焦时代变迁……宣传思想文化的力量,如汩汩清泉浸润人心,如浩浩东风催人奋进。


赓续文脉

文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全力做好河套文化研究阐释、宣传推广、精品创作、遗产保护、暖心惠民、文旅融合“六篇文章”,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赓续中华文脉贡献巴彦淖尔力量。

文化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制定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文艺人才培养三年计划,召开全市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表彰了一批“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聘任了文艺发展顾问,是全市近十年来规格高、影响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会议,激发了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发挥文艺创作生产专项资金的作用,78部文艺作品、7项重点文艺工作获得扶持奖励,河套文化研究、阴山岩画沉浸式展示体验空间项目被列为自治区2024年北疆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河套文化研究成果丰硕——

举办河套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交流会,这是近年来举办的高层次河套文化理论研究会议,为河套文化建设发挥了学术引领和实践推动作用。建立河套文化研究智库、巴彦淖尔北疆文化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北疆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河套基地,编写了《河套文化辑录》等论著,撰写了《河套文化的历史底蕴与创新发展》等文章,《做好河套文化“六篇文章”》在《实践》杂志刊发。

文艺精品创作取得突破——

原创歌舞剧《乌梁素海》登上舞台,原创二人台现代戏《好大一棵树》在呼和浩特成功演出,原创音乐专辑《温暖的嘱托——歌声里的巴彦淖尔》出版发行,长篇报告文学《乌梁素海》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电影《荒漠之子》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列为重大主题文艺创作项目,广播剧《我的乌梁素海》与听众见面。阴山岩画艺术展在北京、郑州、青岛等5地巡展,全国向日葵摄影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开展“中国作家走进巴彦淖尔”主题实践活动,中国作协在我市设立了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承办了中国文联2024年采风创作活动。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举办第二十一届河套文化艺术节、第八届“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春涌河套·美术作品展”、“总干渠总排干工程基层一线人物展”、主题诗歌朗诵会、原创歌曲演唱会等活动。

文旅融合发展出新出彩——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精心打造“旅游四地”项目,“渡·阴山”自驾游入选自治区4条重点推荐精品旅游线路、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旅行白皮书》2024版十大自驾游线路及《汽车自驾游》杂志,巴彦淖尔连续登上央视“西北地区租车率最高城市”“全国最受欢迎小众旅游目的地”榜单。按时序进度要求,完成了文化体制机制年度改革任务。

矢志不渝的信念、果敢有力的行动,推动文化事业攀上新的高峰,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发展活力,绘就了巴彦淖尔发展的多彩画卷。

以文化人

时代新风润泽河套大地


一个民族的繁荣,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城市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

文明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厚植文明新风,主流价值广泛弘扬,文明城市底色更加鲜亮。

弘扬主流价值——

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五史”宣传教育,《巴彦淖尔红色记忆》出版发行。深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隆重举办了市直机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积极推进“籽籽相拥  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通过“阐、述、论、撰、演、宣”等多种形式,让“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深入人心。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制度,召开了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示范教学暨思政工作座谈会,签署了“巴彦淖尔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议。承办了自治区“全民国防教育日”主题宣传活动,打造乌拉特中旗国防教育实训基地品牌,累计接待研学团队131批次、1.6万人,川井国防特色小镇案例被评为自治区2024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

厚植文明新风——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磴口模式”治沙群体荣获“北疆楷模”称号,举办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诚信典型和失信案例库,归集红、黑名单信息2.5万余条。推动乌拉特中旗顺利接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评估,做好临河区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水平进一步提升。

回眸过去,满心皆澎湃;展望未来,步履愈铿锵。站在新起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勇于担当、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奋力谱写巴彦淖尔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