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 杭后:推行“改种适地”模式 让盐碱地变新粮仓
发布时间:2025-02-28 10:45:26 通讯员:任逸田 文/图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近年来,杭锦后旗深入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积极探索“改种适地”的发展模式,让适宜的作物扎根盐碱地,不仅实现土地高效利用,还大幅提升了粮食产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蒙海镇自然动力现代科技示范园区,草莓种植大棚里春意盎然,一株株草莓秧中点缀着颗颗讨喜的草莓,有的刚刚泛红,有的已经成熟,色泽鲜艳。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曾经是一片盐碱地,通过改良土壤和科技赋能,这片土地不仅地力大幅提升,还成功试种了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草莓。

盐碱地变粮仓

蒙海镇柴脑包村过去因耕地碎片化严重、土壤肥力不均,村民种植品类单一,收入较低。2023年,该村被纳入2万亩盐碱化耕地改良示范项目,全村1.2万亩耕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通过“五位一体”叠加实施“暗管排盐”“上膜下秸”等技术,盐碱地摇身变为高产田。村里还引进山东云鼎集团,计划投资9800万元建设1000亩高标准温室大棚,打造集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科技培训、农旅融合于一体的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

“改地”与“改种”双向发力,探索盐碱地治理新模式。杭锦后旗坚持“改地”和“改种”双向发力,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改善土壤盐碱性,另一方面研发培育耐盐碱作物,积极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盐碱地治理模式。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战略,良种繁育面积达3万亩以上,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制种大县。依托西蒙种业科创中心,联合国家级育种攻关团队,培育出以向日葵“西蒙8199、大顺9号、金太阳7号”为主的多种耐盐作物品种,并建设耐盐碱作物“看禾选种”展示平台,筛选推广适宜盐碱地种植的作物。

近年来,杭锦后旗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有效利用重度盐碱地发展设施农业、菌菇种植、水产养殖、清洁能源等产业,开辟盐碱地综合利用新空间。截至目前,已完成27万亩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利用,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杭锦后旗的实践为盐碱地治理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这片土地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