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 中旗: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构建互嵌式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2-27 10:11:50 通讯员: 阿娜尔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2024年以来,乌拉特中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积极构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互嵌式社会结构,着力打造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的互嵌式社区环境,有力推动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坚持党建引领

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不断深化“1+N”区域化党建内涵。突出“民族团结守望相助”3+X人群帮扶品牌,帮扶关爱“3+X”人群,办结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街巷硬化、下水维修、配备健身路径等民生实事,丰富“民族团结连心牵手”志愿服务,以点带面推行“党建+居家养老+红色物业”特色服务,接管物业失管小区,有效破解物业管理难题,全方位、多层次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推行“党建+网格”模式。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托“乌拉特中旗社会治理云平台”项目,以每网格服务200~300户居民为标准,海流图镇6个社区、2个村共设置175个网格、选聘173名网格内居民担任全科网格员,建立网格化管理队伍,运用“事件联动处理系统”,深入开展法治宣传等工作,引导各族群众依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并在每个网格建立“居民微信群”,通过整合网格内业委会、物业公司、管片民警、志愿者力量,共同解决网格内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织密织牢社会治理“小网格”,让“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覆盖社区每个角落,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聚力基层治理

构筑民族团结同心圆

丰富文化活动载体。该旗将民族团结、邻里友爱、和睦相处纳入居民公约,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开展2024年“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暨“喜迎春节”主题活动、“籽籽相拥同心筑梦”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联谊等文体活动,努力提升宣传教育覆盖面和感召力。借助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教育阵地,开展各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专题学习讲座、文体娱乐等活动。依托展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在社区草原书屋内设置少数民族资料区,方便各族群众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持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推动服务居民提质。该旗聚焦辖区各族群众不同群体不同层面的需求,结合“1+N”联合共建机制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整合多方资源力量,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精准服务,搭建便民服务平台6处,引入日间照料、免费理发、老年餐桌等服务项目,为困难群众,提供剪发、送餐、娱乐等家门口的便民服务;针对困难群众、困境儿童等群体,海流图镇积极通过民生保障进行兜底救助,同时链接各共建单位进行帮扶救助,并开展“双服务、双报到”“共建单位认领微心愿”等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组织网格员按照“三必到、五必访”的工作原则,针对高龄独居老人、残疾人、孕妇等群体常态化开展上门帮代办服务。

多元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开展信访代办制,设立镇级服务站1个、社区(村)级联络点8个,建立健全信息员(网格员)前哨摸排、代办员跟进化解、首席代办员包案化解机制,着力推进“群众不跑干部跑、问题解决加速度”,采取日常排查和重点时间节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网格内民族领域问题和隐患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快速处治,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人管”,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振兴特色产业

激发共同富裕新动能

“一镇一品”强发展。该旗以设施农业为基、商业为核、旅游为形,按照“南花海、北运动、东体验、西文化、中商贸”的“一镇一品”特色产业总体布局,全力打造农商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开展设施农业、休闲采摘、民俗体验、文化旅游、观光度假、博览会议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樱桃、草莓、玉米、黄瓜、西红柿等绿色高效设施蔬菜、瓜果,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产业赋能促增收。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任务资金600万元,整合原料资源、匠人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乌拉特中旗“金石交”同心创业街,开展乌拉特铜银器、民族服饰、传统奶制品、玉石珠宝等特色产业的研发和加工销售,由村集体与入驻企业携手合作,参与部分产业经营利润分红,为牧民、民间匠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