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内蒙古向北开放的前沿,我市的优势在开放,潜力也在开放。近年来,市外事办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积极拓展对外交往,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外事保障。
近日,在巴彦淖尔市飞尚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巴彦淖尔市飞尚铜业有限公司是飞尚集团于2005年在我市投资成立的合资企业,年加工铜精粉能力为50万吨,生产粗铜阳极板10万吨。自建厂以来,受制于原料来源,公司一直未能达产。在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市外事办积极与蒙方企业进行洽谈,推进合作开展。“从2023年开始,市外事办帮助我们解决OT矿原料增量问题。通过积极努力,2024年OT矿较原协议增加了10%的供应量,增量约1万吨;2025年供应量较原协议增加达50%,增量约6万吨,大大缓解了飞尚铜业原料不足问题。”巴彦淖尔市飞尚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延法说。
“下一步,市外事办将以OT矿二期投产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蒙方力拓集团的洽商,继续提升铜精粉对我市供应量,推动更多铜精粉留在我市,助力全市经济增长。”市外事办主任王晓光说。
这是市外事办不断提高外事会晤协商水平,为涉外企业提供高水准服务,助推我市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外事办深化拓展各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健全完善涉外安全制度机制,统筹协调作用持续强化,外事管理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服务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亲仁善邻,书写对外友好交往新篇章。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通过高层互访、经贸洽谈、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与蒙古国毗邻地区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逐步将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与蒙古国南戈壁省、中戈壁省成功缔结“友好城市”关系,联合开展了多领域双边友好交往交流活动。
以诚相待,携手搭建交流互鉴“民心桥”。在对外交往中始终践约守诺、平等待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心相通。与日本、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交往渠道,携手开展了涉及教育、医疗、文化、经贸等多领域的友好合作。成功举办了国际向日葵大会、第三届西洽会等友好交往交流活动。
互惠互利,共同织牢经贸往来“关系网”。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拓展外经贸双向投资合作,逐步形成辐射中东、东盟、中亚和远东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成功引进一批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国内外优质企业。全国首创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通道全线贯通;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进入读秒时代,过货量突破4000万吨;“巴彦淖尔号”中欧班列运输量和线路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15年位居全区第一。
开放包容,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同心圆”。秉承开放、包容理念,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积极搭建多层次、跨领域合作平台,在企业合作、基础建设、人员往来、人文交流过程中,坚持包容互鉴、合作共赢,通过建立“一企一策”机制,服务国内外优质资本和企业“请进来、走出去”深合作、促发展,实现国际“朋友圈”不断巩固扩大。
“我们将继续发挥外事职能作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高效的服务,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晓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