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市交出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创业创新大赛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开年,“春风行动”“人才大集”等活动“接力跑”,持续释放我市全力以赴稳就业、扩岗位、惠民生的明确信号和坚定信心。
稳岗位稳住就业基本盘
应出尽出,打出“降、贷、返、补、提”等政策“组合拳”;分类帮扶,促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改善服务,为招工务工搭建桥梁……今年以来,我市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精准发力、扎实推进。
——保障岗位供给,助企业减负稳岗。
“政策每年都有新变化,一场场稳岗扩岗‘及时雨’,助力我们稳定用工规模,更助力企业长足发展。这几年,我们累计收到135万元稳岗返还资金。人社部门的服务从高效便捷到精细优质,为他们点赞。”国华蒙西风电公司一名社保专员说。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为支持企业稳岗,今年,我市人社部门将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进一步释放稳岗效能。
——紧盯求职需求,助重点人群就业。
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稳住了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
眼下,在我市一家药企的研发室,新员工李跃正参与产品研发。“我是内蒙古工业大学2024届毕业生。今年2月5日,市区两级‘春风行动、春暖农牧民工、就业援助’促进就业招聘会上,不但针对专业送岗位,还‘一对一’指导就业。正是这次招聘会,让我成功入职。”李跃说。
在临河,42岁的大龄求职者闫嘉也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多亏了社区就业驿站,工作人员帮我申请上了公益性岗位,每月2000多元工资,还有‘四险’,节假日正常休息,让我生活有了保障。”
着眼于高校毕业生,打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见习培训“组合拳”,做实做细“1131”帮扶举措,精准匹配高校毕业生与本地就业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扎根巴彦淖尔,持续做好“天赋河套·广纳英才”专项引才活动,实施“归雁计划”,吸引更多本土人才留在家乡、建设家乡;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加强区内转移就业精准对接,深化区域劳务协作,发展劳务组织和经纪人,培育劳务品牌,拓宽农村牧区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渠道……今年,聚焦重点人群,我市各地各部门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围绕“扩、促、兜”综合施策,形成共促高质量充分就业合力。
——加强供需对接,优化就近就业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
自从磴口县有了零工市场,何富贵和朋友们就告别了“马路蹲”。零工市场化解了他们找短期零工难和用工企业招短期工难的问题,成为灵活就业人员温暖的港湾。
在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纳林社区就业驿站,不少群众在查询就业政策、寻找就业机会,基层人社工作人员还指导大家线上“淘”岗。
依托全市131个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推动就业业务下沉社区,“家门口”15分钟就业服务圈基本形成。今年,我市将持续提升就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能,聚焦人员集中居住区、人流密集区、产业集聚区等区域,建设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就业驿站”和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创业培训、政策扶持、技能培训等“家门口”服务,满足群众“进一扇门,办多件事”的需求,让就业服务“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不断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
扩岗位扩充就业蓄水池
缓解就业压力,扩增量与稳存量同样重要。今年,我市将着力增强企业吸纳就业的动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激发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就业的潜力,培育更多就业增长点。
创业担保贷款,为企业和个人插上创业“翅膀”。
春节前夕,强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账户上,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及时到账,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当时我们急需要购置固废处置设备,固废消纳场建设项目也需要资金,这笔钱帮助我们顶住经营压力,有序开展生产。创业担保贷款利息低,申请也便捷、快速,对于企业来说是‘及时雨’。”公司董事长化瑞彦说。
在磴口县,李建平2017年返乡创业,实行“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自产自用自销模式打造“开心农场”并获得成功。李建平创业成功,创业担保贷款也助了一臂之力。如今,农场成为当地“就业引擎”,每年稳定带动30多人,让一些防返贫监测对象每户年增收2万多元。从“自富”起步,到“领富”奋进,再向“共富”迈进,李建平不仅通过创业实现了自我价值,也照亮了更多人的就业路。
今年,我市将立足城乡特点,坚持城乡两端发力,注重乡村就业扩容,以城乡就业一体化、均等化,形成以城带乡、以乡助城、城乡互补的河套特色就业创业模式。
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激发经营主体市场活力;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继续开展好“贷你创业”“源来好创业”“创业训练营”等系列活动,引导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业;加强创业园区动态管理,落实“以奖代补”政策,鼓励更多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园(孵化基地)……围绕劳动者创业需求,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创业政策支持,优化创业服务,让更多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在稳存量的同时,还需要找增量。
今年,我市将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挖掘各类产业链带动就业潜力,积极培育就业新增长点,强化产业落地与带动就业协同、招商引资与就业协同、企业用能用地保障与用工保障协同,建立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同步开展岗位创造机制,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
“最近我们收到一条信息,告知公司的账户收到一笔巴彦淖尔市就业部门发放的1.5万元的一次性扩岗补助。就业部门电话告知我们,春节前我们新招了10名高校毕业生,我市依托内蒙古人社系统业务综合办理平台推送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比对、数据共享、资格审核、部门联审等系列举措,精准锁定符合政策条件的单位,实行‘无感智办’‘免申即享’发放模式。”我市一家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张昭说,“今年市场需求向好,公司产能爬升,准备再新招10人以上。”
一次性扩岗补助、公益性岗位补贴、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一系列扩岗招工政策力度不减,扩充了就业蓄水池。
提质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加大力度育人才、优结构、强保障,提升就业质量,我市各地各部门努力让更多人在“好就业”的基础上“就好业”。
——提升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初春的天气透着丝丝寒意,农田里的劳作还未开始。但在五原县新公中镇,农民们另一种意义上的“劳作”已经拉开大幕。村委会活动室里,五原县就业服务中心邀请的电子商务培训老师正围绕电商直播基础知识、平台运营技巧、农产品营销推广策略等核心内容进行教学,引导村民们把手机当“新农具”、把直播当“新农活”、把流量当“新农资”,开启数字赋能的乡村新农人生活。“我们村主产白梨脆、黄柿子,学会短视频制作与运营,我们就能把农副产品放网上卖,实现增收致富。”村民许全说。
在巴彦淖尔应用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设置了汽车专业全面的课程项目,张世琪在这里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维修与管理的各项专业技能。“学校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教得非常全面,我对就业充满了希望。”张世琪说。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市将深入推进“技能内蒙古行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积极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推进技能人才供应链与产业链有效融合,在重点产业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培育领军人才。进一步规范、细化企业职工培训办理流程。推动技师院校不断探索完善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制度,加强公共服务支撑。
今年,我市将梳理“有活没人干”的岗位清单、“有人没活干”的人员清单、“分层分类”的政策清单、“规范统一”的服务清单,以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让企业用工和应聘求职同步推进、无缝衔接。
强化数据赋能,积极探索“互联网+就业服务”全新模式,搭建智能化就业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岗位信息的精准推送、就业指导的在线化和求职招聘的便捷化,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
抓改革,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机制;提质量,深入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促公平,着力健全均等化的就业服务制度……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正在我市加快形成。
就业稳则民心安。切实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好实现人民群众对“更稳定的工作”的期盼,当万千劳动者的就业梦想被点亮,必将激荡出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千帆竞发”的活力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