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疆文化建设之书写河套文化篇章 | 邱霞:让传统面塑焕发新光彩
发布时间:2025-02-20 15:30:20 通讯员:汪巧枝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一年春作首,万象始更新。春节过后,走进杭锦后旗陕坝镇一家文化创意面点店,一股小麦特有的香味儿扑鼻而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套面塑自治区级传承人邱霞正在面案前花式炫技,创作“生肖蛇”面塑。

一把剪刀、一把梳子、几根牙签、几颗黑豆、一团面就是她的主要工具,通过揉、搓、捏、按、切,一块普通的面团在她灵巧的手中很快就变成了蛇的造型,栩栩如生的“金蛇盘旋”花馍跃然眼前。

“过年就没休息,从年前一直忙到现在,今年制作了一些和蛇有关的作品,比如金蛇献瑞、金蛇盘旋、五谷丰登阖家欢乐、卡通蛇宝宝、生肖蛇等。”邱霞说。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充足的光照和肥沃的土壤产出了优质的河套小麦,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面食文化。河套面塑俗称“花馍”,始于明末清初,是黄河面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融互动的民间艺术硕果,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黄河岸边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2017年,邱霞在陕坝镇创办创意面塑作坊,作为新一代河套面塑代表人,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她将现代审美融入面塑作品,好看又好吃的面塑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

“面塑以优质河套面粉为原料,经过发酵后,由手工捏塑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的颜色是通过将新鲜的蔬菜碾碎、打汁后上色完成,不仅美观而且健康。制作过程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搓条、拔花、展片、压珠、搓花条等造型技巧,将面团塑造成艺术品。”邱霞介绍说。

近年来,杭锦后旗通过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快非遗名录申报、促进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交流、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等一系列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