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迸发,动能强劲,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经营主体提振了发展信心;保障民生,温度尽显,一笔笔资金注入民生领域,托起了“稳稳的幸福”……经济发展成色的“足”,离不开财政支持的“实”;民生保障的“强”,折射出财政管理的“优”。去年,全市财政系统聚焦聚力服务保障办好两件大事,扎实推进“六个工程”和“五高五区”建设,干成了一系列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大事,办好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攻克了一系列艰巨繁重、检验担当的难事,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亮眼成绩单。
聚焦主责真抓实干
财政收支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增收,是财政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去年,全市财政收支始终保持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平稳运行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
积极培育财源、涵养税源,努力构建“水深鱼多”的良性循环。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2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居全区第5位,较2023年提升4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7.6亿元,同比增长7.7%;非税收入完成28.6亿元,同比增长7.3%,税收收入占比保持上升态势,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收拢拳头、统筹资金保障重点支出,确保各类财政资金“跑步到位”。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2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居全区第4位,较2023年提升3位。收支增速进入全区第一方阵,总量均居全区第8位,再创全区排名最好成绩。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77.8亿元,各项重点应保尽保、应支尽支。
一串串数字,见证着我市财政工作取得的响当当、沉甸甸的新业绩,体现了全市财政系统保大事要事的能力日益提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加充足、信心更加坚定。
集中财力服务大局
全力保障重大部署落地落实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离不开财政的强有力支持。去年,全市财政系统积极助力重大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统筹保障“五大任务”。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支出27.8亿元,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支出8.3亿元,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支出31.9亿元,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支出60.7亿元,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支出4.7亿元,“五大任务”支出总量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35%。
扎实推进“六个工程”。在推动政策落地工程方面,争取政府债券16.8亿元、预算内投资及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46.5亿元,支持项目190个;在推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方面,争取“三北”工程专项资金27.3亿元(额度居全区第二位),市本级新设“三北”工程奖励资金2000万元,支持完成防沙治沙面积289万亩;在推动温暖工程方面,落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资金12.2亿元,市本级筹集资金2.6亿元,支持实施热网更新、户内改造、农村煤改电等项目;在推动科技“突围”工程方面,科技领域年初预算安排连续5年保持增长,全年科技支出3.2亿元,同比增长20.7%;在推动自贸区创建工程方面,下达资金3.1亿元,支持甘其毛都口岸建设;在推动诚信建设工程方面,不断完善政府采购、金融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加强行业领域诚信建设。
服务经济精准施策
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有效
财政保障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全市财政系统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聚焦农业、工业、服务业重点领域,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财政力量。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林水支出85.8亿元,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工程、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争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9亿元,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涉及财政的10项指标全部获得满分,我市被评为全区衔接资金保障和支付优秀地区。
促进工业转型发展。争取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近1亿元,支持企业绿色改造、技术创新、延链强链等项目83个;争取资金1170万元,支持新增的42户自治区级创新型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争取旅游专项资金2965万元,支持文旅产业服务质效整体提升;争取“两新”政策资金1.9亿元,带动消费11.9亿元。同时,落实政府采购电子保函替代保证金7034万元,惠及供应商490家;大力推广“政采贷”“信易贷”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43.4亿元;切实减轻奶企运营压力,协调金融机构帮助45户社会化牧场落实纾困资金13.2亿元。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
民生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社会福利普惠度显著提升……扫描我市财政的民生账单,“钱袋子”里的民生情怀逐一显现。去年,全市财政系统集中财力,支持各项民生工程,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全市全年民生支出265.4亿元,七成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民生保障有力度有温度。
去年,全市教育支出34.1亿元,支持市第四中小学校建成投用,促进各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3亿元,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得到较好保障,城乡低保等救助标准稳步提高。我市获评全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工作绩效考核先进盟市。卫生健康支出28.1亿元,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址建成运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至94元、670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5亿元,支持“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农惠牧补贴按照直达机制发放资金23.4亿元,惠及300万人次。
深化改革规范管理
财政治理效能不断提高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激发内在活力,财政工作的创新发展更是离不开改革。去年,全市财政系统大胆改革、勇于开拓、积极作为,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治理水平。
加快财权事权划分改革。制定公共文化、自然资源、应急救援领域市与旗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标志着圆满完成“1+10”领域改革部署。完成市与旗县区分税制改革。制定《巴彦淖尔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与旗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调整市级上划财力基数,最大限度让利旗县区。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市本级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2.9亿元,综合压减率达5%;利用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推动政府采购节约资金1.4亿元,资金节约率达3%。规范政府采购服务。深入开展政府采购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市财政局连续两年被国家政府采购官媒评为政府采购先进监管单位。
今年,全市财政系统将重点聚焦扩大可用财力、加大支出强度、支持开展“六个行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统筹用好财政补助奖励、贴息担保、减税降费等多种优惠政策,加强项目储备,加快支出进度,有形有力有效抓好执行落实,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财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