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用医保温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我市医疗保障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02-17 10:38:28 记者:杨青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积极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全市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8.7%;

全市11.3万低收入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医疗救助资助参保8.25万人,医疗资助参保总金额1765.42万元;

推进定点医药机构进销存“一库化”管理和“追溯码”应用,药品耗材追溯码接入定点零售药店931家,接入率100%。

……

翻阅过去一年我市医保“民生账单”,一组组数据折射出全市人民不断提升的医保获得感和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

2024年,我市医疗保障系统牢牢把握推动医疗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待遇保障水平、基金安全运行水平、便民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织密医疗保障网

撑起群众健康伞

医疗保障工作是关乎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医疗保障水平是民生幸福的重要风向标。2024年,全市医疗保障系统聚焦城乡居民参保扩面提质增效,不断创新方式,以群众参保报销典型案例为题材,多层次、全方位强化宣传,全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保,稳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顺利实施。2024年,全市参加基本医保143.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27.07万人,城乡居民116.23万人),基本医保参保率(含异地参保人员)达到98.7%。

同时,健全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全面排查医保缴费情况,核实基金“家底”,对全市参保缴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市11.3万低收入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医疗救助资助参保8.25万人,医疗资助参保总金额1765.42万元。累计监测并推送面临因病返贫风险5245人,因病致贫风险2658人,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惠及困难群众16.98万人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4.53亿元。

优化医保经办服务

提高群众满意度

医保经办服务“升温”,群众幸福生活“加码”。一年来,全市医疗保障系统致力于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不断加强经办管理,推动服务下沉,强化数智赋能,不断提高工作精细度、便捷度、满意度。

推进定点医药机构进销存“一库化”管理和“追溯码”应用,药品耗材追溯码接入定点零售药店931家,接入率100%。开通“药店比价通”“暂停医保结算机构名单查询”功能,方便群众比价、询价,精准查询。

推进医保经办数字化服务,完成年度医保“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任务,实现区内职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生育津贴、医疗救助对象资助参保“免申即享”。新生儿可凭出生医学证明线上办理参保,全市共办理涉及“新生儿一件事”1000余件,生育津贴“免申即享”910件,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病种数由5种扩大至10种。

增强改革驱动力

助力“三医”协同发展

建立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2024年,我市医保领域一系列改革蹄疾步稳,有力促进了“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实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机制。累计落地实施产科类、护理类、中医针法类等9批国家立项指南,全年完成了中医外治类、手术类、检验类等713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工作;呵护“一老一小”,新设免陪护、新生儿护理、早产儿护理等医疗服务项目,确定市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为“免陪照护”服务试点,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项目,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认真落实国家组织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实施九批国家组织、十三批省际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成果,采购金额分别达1.93亿元和6772.46万元;落实30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采购金额达5878.32万元;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等形式,深入开展全市药品耗材集采专项治理工作,药品耗材网采率分别达到96.35%和87.96%。

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巩固拓展DIP付费成果,上线国家DIP信息系统,对全市开展住院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实行DIP月度预结算。开展紧密型医共体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机制及医保基金结余留用分配方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展望新征程,全市医疗保障系统将乘势而上,深化医保改革、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经办服务、强化基金监管,把更多的惠民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更优的便捷服务集中到群众“指尖上”、更暖的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在推进全市医保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