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让高效节水成农业提质增效“加速器”
——访市农牧局农田建设科科长、四级调研员李兵
发布时间:2025-02-17 10:30:59 记者:杨青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突破粮食生产的水资源瓶颈,根本出路在节水。

日前,就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打造高效节水农业,记者专访了市农牧局农田建设科科长、四级调研员李兵。

我市小麦、玉米、向日葵三大作物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占总播种面积的85%左右,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把农业节水摆在优先位置,统筹推进节水、治水、管水、用水、兴水五篇文章,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玉米单产提升项目、种植业调整、发动农户自发配套节水设施等措施,我市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主要采用引黄澄清滴灌、机电井滴灌、撬装式引黄滴灌、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等。截至2024年底,全市推广实施水肥一体化面积534.7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9%,其中引黄滴灌244.91万亩,井灌滴灌289.85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从农艺节水、品种和结构调整、工程节水等方面着力开展农业节水工作,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积极与农业农村部和自治区农牧厅沟通对接,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60万亩;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力争达到60万亩;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广区域化、渠域化集中连片种植,科学合理高效应用水资源。2025年,我市预计新增农业节水能力0.76亿立方米。”李兵说。

在农艺节水方面,积极推行上膜下秸、干播湿出、覆膜保墒等农艺措施,全面提高农业节水效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实现亩均节水66立方米,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

在品种和结构调整方面,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规模,根据土壤和灌溉条件,大力推广连片种植,引导农民适度调减高耗水、高耗肥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进高产抗旱品种,增加牧草、向日葵、中药材、杂粮等低水肥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市农田灌溉用水总量明显降低。

在工程节水方面,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项目区开展土地平整、渠道衬砌、老旧水利设施更新等工程措施,加快输水速率,缩短灌溉时间,减少跑冒滴漏,提升农田灌排设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