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东风吹来满眼春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02-17 10:07:40 记者 :王祺/文 通讯员 :甄妮/图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时间是忠诚的见证者,更是伟大的书写者。回首2024年,巴彦淖尔所迈出的每一步都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4%、5.8%……

一年来,市委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带来的巨大政治关怀和宝贵发展机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落细“六个工程”、建设“五高五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上扬,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岁序更替,万象启新。今年,我市将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紧紧围绕“五大任务”,接续实施“六个工程”,以“六个行动”为战略驱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基地(资料图)

能力作风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能力作风建设,走实是基础,走深是方向。一年来,市委持之以恒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激励担当作为、营造赶超氛围。全市上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6次,带动各级党委(党组)开展学习6696场次。

——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聚焦讲清道理、算清账开展宣传宣讲、志愿服务等8200余场次,覆盖群众59万余人次。

——高质量组织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突出抓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学习。市县两级党委(党组)举办读书班789期,开展集体学习2445次,开展警示教育4828场。基层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学习,推动纪律教育常态长效。

——充分挖掘河套文化传承、兵团治沙屯垦、灌区水利开发等团结奋斗基因,“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沁润人心,“金石交”民族团结文创园被国家民委作为典型推广,“民族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3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提升、“断头路”打通等一批民生工程,交付“保交楼”5257套、“保交房”1613套,高铁巴彦淖尔站投入运行,甘海高速、海望路全线贯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四中四小建成投用。巴彦淖尔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

——持续深化拓展“五大行动”“五抓五促”特色党建,持续开展各经济主体党(工)委书记高质量发展“擂台赛”、苏木乡镇党委书记“擂台比武”、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比武争星”活动,90%以上的“担当作为好干部”得到重用。全市上下争先创优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更加高昂。

——统筹抓好“减负、赋能、解围、推进”工作,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整治,652个嘎查村、149个社区全部制定职责事项和协助事项清单,平均压减3~4项,市县两级报表台账精减42.8%,清理标牌标识2750块、内部标识1325个,整合清理微信工作群3572个、政务公众号138个。

“五大任务”取得新成效

“五大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擘画和深远考量。

一年来,全市上下以愚公移山的志气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以滴水穿石的毅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五大任务”落地见效。市委围绕落实“五大任务”实施年度重点工作171项,全部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取得一系列新成果新成效。

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健全完善护山、节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主力先锋姿态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林业生态建设390.6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81%。推动6个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林场加快建设,创新林光药牧、机械治沙、就地取材等特色模式,机械化治沙率超过60%,亩均节约成本百元以上。依法推进乌梁素海全流域生态治理,纳入“十四五”规划的13个项目已完工10项,湖心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Ⅳ类,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探索“3个模式、10种方法”破解草原过牧难题,草原超载过牧率从86.1%降至7.05%。矿山生态修复、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再生水综合利用等国家试点项目加快实施。

安全稳定屏障方面,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少数民族发展项目50个,积极推进“水电路讯”三年行动,边境地区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党政军警民企合力强边固防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6%、16.2%,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紧盯“两个基地、四个集群”主攻方向,实施重大项目172个,完成投资456.7亿元。开工新能源项目1033.8万千瓦,保障性项目并网规模全区第一。巴彦油田原油年产量突破百万吨,新增自治区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规上工业企业25户,规上工业企业达348户,工业园区产值破千亿元。

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扛稳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136.5万亩,整治盐碱地12.2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46亿立方米。粮食播种面积达610.5万亩,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115万亩,小麦、向日葵、玉米、马铃薯刷新自治区最高单产纪录,粮食产量达58.7亿斤。建成旭一乳业、富健源食品、黄柿子产业园等一批示范园区,农牧业11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600多种农畜产品借助京蒙协作平台“出塞进京”。牲畜饲养量达2435万头只,肉类产量达50万吨。奶牛存栏33.7万头,原奶产量达149万吨,养殖规模、原奶产量均居全区第二。

向北开放桥头堡方面,统筹推动口岸建设提标、开放平台升级、中欧班列扩容,口岸过货量突破4000万吨。充分发挥番茄、籽仁、脱水菜3个国家级外贸基地作用,中欧班列“巴彦淖尔”号累计往返48列,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40亿元、稳居全区第一。

“六个工程”带来新变化

政策落地生根,治沙能源双赢,群众普享温暖,诚信筑牢基石,科技创新“突围”,开放之翼舞动北疆。一年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苦干实干、加压奋进,充分发挥“六个工程”的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突破瓶颈、破除障碍,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抢抓《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出台机遇,千方百计抓好政策落地工程,争取各类政策资金287.6亿元,策划开工重大项目100个。

——统筹规划布局,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布局4个片区、6个治理项目区,异地治理20.325万亩任务全部完成,套内零星沙丘治理完成3.65万亩年度任务。

——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温暖工程项目21个,共完成一级管网更新改造20.16公里、二级管网改造158.78公里,改造换热站175座,新建换热站23座,延伸改造用户端11341户,同步完成农村“煤改电”改造3.62万户。

——统筹推进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领域诚信建设,19.5万户经营主体全部建立信用档案,12项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指标居全区前列。“诚信巴彦淖尔”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组织实施科技“突围”项目9项,落实科技成果、科技型企业奖补资金932万元。以国家农高区为依托开展科技“突围”,巴麦13号、牛胃电胶囊走向全国,华蒙肉羊和玉米水肥协同减膜增效装备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主动融入自贸区创建,改进完善贸易便利化政策措施,全国首创AGV无人驾驶运输通道全线贯通,AEO高级认证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增自治区级公共海外仓3家,跨境电商出口额同比增长24%,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闯出新天地

改革,是时代的强音,是发展的关键,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进取之路。一年来,市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亮点纷呈。

——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领域126项重点改革有序推进。123项高频事项办理流程精简优化,便民服务“一码通”上线推广,22个“一件事”办理效率提高67%,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97%。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化各领域改革,优化重组5家市属国企,通过自己干、合伙干、入股干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成功进军外省市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由负转正、由自求平衡转向创造利润。

——建立项目“短平快”对接机制,9个重大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服务审批跑出“巴彦淖尔速度”。

——在科技“突围”、招商引资、积案化解等领域创新开展“揭榜挂帅”,170名干部踊跃揭榜,一批项目成功落地,一批疑难事项被有效破解。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减市级上划财力基数,最大限度让利旗县区。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国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成为全国典型。

——完善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执法工作协调机制,总结推广智慧供热、社区红石榴议事会、麦秸芦苇压沙、包浇小组“一把锹”浇地等创新做法,医共体改革成为全区样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验被《人民日报内参》刊发,灌区盐碱地改良、机关党建“横联纵领”模式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六个行动”迈向实干新征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之年。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继续推进“五大任务”、接续实施“六个工程”、组织开展“六个行动”。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自治区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六个行动”,就是要挖掘经济发展潜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特意对推深做实“六个行动”进行部署。

——以重大项目谋划行动为牵引持续拉高投资强度,发挥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间投资的“压舱石”作用,促进多元投资;抓住编制“十五五”规划窗口期,谋划实施好政府投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持续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项目矩阵和底盘支撑;差异化推动园区振兴,通过开展“晾晒比评”提高发展质效。

——以助企行动为牵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企业拉问题单子、政府来解题”,形成问题收集、分办、解决、反馈的闭环,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强化“保姆”意识,全力帮助企业增订单、拓市场,提高融资的便捷度和可得性,让企业和企业家真正感受到便利。

——以就业促进行动为牵引想方设法打好援企稳岗、创业扶持等“组合拳”。通过送工入企、政策优惠、就业补助等措施,引导企业多在本地“招兵买马”。拓宽以工代赈范围,引导群众实现多渠道增收。开展定向定岗订单式培训,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以节水行动为牵引,颁布实施《巴彦淖尔市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条例》,落细落实工程、农艺、品种、结构、机制“五节”措施。开展节水家庭、节水社区、节水校园、节水单位创建活动,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抓好全国再生水利用国家试点,力争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以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为牵引,加快推进巴彦淖尔(甘其毛都)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边民互市贸易区等项目建设,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对接合作,承接好产业跨地区梯度转移,让开放合作的“朋友圈”越扩越大。

——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牵引打响河套文化品牌,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挖掘提炼河套文化的基本特征、丰富内涵、历史底蕴、时代价值,传承弘扬河套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树立良好地区形象,让河套文化在北疆文化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更进百尺竿。新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强大政治引领,努力在铸牢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深化“六个工程”、推进“六个行动”、建设“五高五区”上取得更大进步,全力服务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奋力书写巴彦淖尔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