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在古代是宫廷御用的,现在我想让它走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日前,笔者来到田玉娟位于临河区黄河湾步行街的掐丝珐琅工作室。
掐丝珐琅又叫掐丝彩釉画,采用掐丝珐琅艺术画的新艺术形式,选用金属丝、天然彩石、珐琅彩料为原料,运用水墨画、中国画以及油画等装饰手法,在平面上进行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制作中需要先设计一个线稿,然后起稿、掐丝、点蓝,最后进行抛光处理,需要十几个步骤。作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掐丝珐琅传承人,这项传统手工技艺在田玉娟的指尖焕发出新的光芒。
“我奶奶喜欢剪纸。我父亲是做掐丝珐琅的。”田玉娟说。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和影响,田玉娟从小喜欢画画,喜欢做手工艺,大学时学的专业也是美术。2012年开始,她投入较多时间学习掐丝珐琅技艺,经过两年多的刻苦钻研,2014年技艺趋于成熟。大学毕业时,她留校成为了一名专门教授掐丝珐琅技艺的教师。
在校任教的那几年,工作稳定,收入可观。然而,2018年底,不安现状的田玉娟果断辞职,并于第二年在临河开起了自己的掐丝珐琅工作室。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工作室开起来的第一年,除了亲戚朋友捧场之外,她竟然一个真正的订单都没有接到。那一年对于田玉娟来说真的很煎熬,她一度怀疑自己当初辞职创业的决定是不是错了。没有订单的日子,靠着一股热爱,田玉娟坚持创作,并把自己的作品发到快手上。
2020年的一天,终于有人通过网络主动联系她,要订购一个掐丝珐琅的手机壳。“做这个手机壳,我花了五六天的时间。虽然只卖了130块钱,但那种开心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田玉娟说。之后,又过了大概两周的时间,她接到了第二单,依旧是一个手机壳。“第二单的客户收到货后特别满意,又预订了5个不同图案的手机壳。”虽然已时隔四五年,但说起这事儿,田玉娟神情中依然透着兴奋。此后,订单开始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既有定制高雅的手工艺品的,如室内装饰画等,也有定制日常生活用品的,如掐丝珐琅手机壳、掐丝珐琅胸针、掐丝珐琅茶具等。
“传统技艺也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下一步,我想尝试跟一些食品和服装行业跨界合作,为品牌logo掐丝。”田玉娟说,“单靠一个人是很难做成事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这项传统手工技艺被更多人知道、了解和喜爱,也希望通过降低成本让掐丝珐琅作品成为更多普通人买得起、用得到的生活物件,更希望人们提起掐丝珐琅时就能想到我们巴彦淖尔,想到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