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巴彦淖尔:创新引领 动能澎湃
发布时间:2025-01-20 09:20:14 记者:刘蓓尧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三瑞农科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组织培养相结合方式选育出的系列向日葵品种丰产性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种植收益高于国外种子15%~20%。

华蒙肉羊提质选育及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新品系选育、育种芯片研发、营养需要量研究、羊肉品质探究、羊肉即食产品加工研发和智慧数字养殖系统研究创新,构建集肉羊育种、营养、羊肉品质控制及智慧养殖于一体的综合养殖模式。

内蒙古康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种从向日葵盘中同时提取果胶和蛋白质的方法”专利技术,建成世界第一条年产1000吨向日葵果胶示范生产线,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领域。

……

去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家农高区打造创新高地

指挥调度中心系统负责发号施令,饲喂机器人沿着设定好的运行路线将自动装载的饲料根据羊的不同情况精准投喂,保证喂料均匀、羊群成长速度均衡……去年,国内首套智慧牧场肉羊养殖机器人系统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投入使用。

作为全国唯一双主导产业的国家农高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通过创建“1+10+N”科创平台,重点建设硬质小麦和肉羊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硬质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成功举办黄河流域及“一带一路”硬质小麦学术交流会,并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小麦边会,获得适合河套地区种植、适宜用作面粉开发的高阿魏酸、耐盐碱四倍体杜兰小麦新品种。肉羊技术创新中心组建成立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肉羊技术培训中心,编制了肉羊产业发展规划,举办培训班两期。

在“新”的起点上,去年,我市围绕核心科技目标,开启了一项项创新“栽树工程”,一步步提升创新位势能级。围绕肉羊产业、耕地地力提升、特色果蔬产业、农业高效用水领域重点任务,编制《2024年度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方案》,组织实施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8300万元。通过国家农高区重大专项持续支持,我市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其中,华蒙肉羊和玉米水肥协同减膜增效技术及装备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科河711、科河799、中河玉919等3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耐盐碱紫花苜蓿巴农科1号通过自治区审定,国内首套智慧牧场肉羊养殖机器人系统投入使用。

同时,我市坚持“全域农高区化”推进科技成果示范园区建设,围绕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建成10个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10个现代化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全市建设示范园区100个以上,推动农高区先进科技成果全面落地。巴麦13号在西北5省区示范推广20余万亩,最高亩产达到705.8公斤;华蒙肉羊在全市推广示范种公羊1万余只,改良肉羊35万只;牛羊胃电胶囊在全国11个省市推广155万枚;移动式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灌溉装备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引进羊脂深加工技术,年消纳羊油近5000吨,实现肉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去年7月,在“蒙科聚”第31期专题发布会——2024年巴彦淖尔市科技成果发布、推荐、对接暨技术转移服务活动中,江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及我市企业、科研院所发布先进科技成果8项,签订科技成果合作协议5项,合同金额460万元,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与技术需求的精准匹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科技创新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对集聚创新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营造创新生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去年,我市推动“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成投用,全面融入“蒙科聚”科创“一张网”,组建“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大赛、“蒙科聚”进企业活动等。举办巴彦淖尔市与江南大学科技创新合作成就展及“蒙科聚”科技成果发布会、对接会、路演会,巴彦淖尔农高区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巴彦淖尔技术转移分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内蒙古巴彦淖尔)分中心3个科技创新平台揭牌,发布科技成果36项,现场路演推荐先进技术成果50项,展示与江南大学合作转化技术成果22项,推荐发布江南大学科技成果8项,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5项、2760万元。组织科技型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第三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引导全市企业、科研院所、技术经纪人、科技特派员、科技人员等注册信息609条,发布科技研发、项目孵化、成果转化、资本运作、政策服务、首页管理等板块信息691条。实施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个,上级补助资金170万元。技术转移服务精准有力,举办技术经纪人培训班1期,年内培育技术经纪人93人,累计培育技术经纪人236人;培育技术合同登记员18人,新增自治区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家。技术成果交易持续活跃,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76项,合同成交额1.62亿元,同比增长63.09%;引进科技成果48项,合同金额5100多万元,获得自治区技术交易后补助资金507.9万元。

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9月,第129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作物营养与施肥组到我市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服务团专家先后深入到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看禾选种和看苗选肥示范园区、金伯利设施农业园区、磴口县坝楞设施农业园区、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增高新技术示范园等地,围绕我市在农牧林草、水利、冶金等领域重点项目的技术需求,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指导等活动。

我市持续优化科技精准服务,制定印发《巴彦淖尔市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服务管理办法》《2024年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服务管理工作下沉至旗县区科技管理部门,通过组织精准服务专家团送科技上门、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服务科技示范户。截至2024年底,共有117位专家为214个示范户、11个示范点、16个示范单位、17个科技园区提供服务2052次。推进乡村振兴惠农培训,针对不同受训人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开展专项技能素质提升培训。举办“进县入园、进乡入村”科技赋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7场、培训400余人。在新疆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分别围绕节水增效和辣椒产业升级举办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

为推动科技政策培训提质增效,去年,我市不断扩大科技政策培训覆盖面,组织举办科技创新政策培训班11期,重点宣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科技兴蒙”相关政策。我市还不断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组织开展2024年科普活动宣传周活动,重点围绕科技法律法规、创新政策、科技成果进行宣传普及,有效扩大了科技政策的覆盖面和知晓度;积极落实《关于支持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全面梳理汇总2023年度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应兑现事项,兑现奖补资金932万元,惠及2个旗县区、21家科技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