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旗34个嘎查村农牧民用上新能源电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持续推动电网建设规划,深入推进偏远农牧户新能源通电升级工程,农村牧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电网辐射面积越来越广。
走进获各琦苏木毕力其尔嘎查牧民布仁家中,洗衣机嗡嗡作响,布仁边听着音乐边浏览着电脑网页,家中冰箱、电视、电热水器等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院子外新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小型风力发电机,将电能稳定地输送到布仁家中。
“以前,家里用电全靠小型发电机,不仅费用高,还不稳定,电灯有时忽明忽暗,电器更是不敢多用。现在有了新能源供电,家里电器24小时都能正常使用。尤其是到了冬天烧暖气,电够用了,家也更暖和了,我们的心里也跟着亮堂了。”布仁开心地说道。
乌拉特后旗山后牧区2.1万平方公里,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为牧民群众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转化条件。新能源通电升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配套了高性能的储能电池,容量达9.6千瓦时,能够为牧民在无风、无阳光或极端天气条件下提供基本用电需求保障。同时,先进的智能微电网技术,也可根据当地光照、风力等自然条件自动调节发电功率,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稳定供应。目前,该工程已覆盖全旗34个嘎查村,惠及450多户农牧民。
纵横交错的电网,正向乌拉特后旗戈壁草原深处不断延伸,从煤油灯到电灯、从柴油发电机到稳定的网电、从“用上电”到“用好电”,通电设备的迭代升级给农牧民群众带来了更多便利与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