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2024年即将过去,回望这一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办好两件大事,落细“六个工程”,建设“五高五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奋力谱写巴彦淖尔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牢牢把握工作主线
凝聚共同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坚决有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凝聚起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拓展新形式、搭建新平台,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截至目前,全市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地区)4个、自治区级示范单位(地区)58个、市级示范单位(地区)380个、县(旗、区)级示范单位(地区)580个。全市选树培育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2个、市级基地15个,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45个,为各族群众创造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推进理论强基、文化铸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实施“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编创主题歌曲18首、主题剧目12台、文创产品33个,选树典型人物事例45个,举办主题活动141场次,建设传习场所14处,打造主题公园广场16处、主题场馆20处,挂牌同心创业就业街区23条,推出精品研学路线、红色旅游路线30条,深植厚培忠诚党、忠诚核心的情感之基、力量之源。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制定印发《巴彦淖尔市2024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宣传工作方案》,创新开展“两月一周”活动。常态化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筑梦几字弯民族团结宏歌长”“籽籽相拥·同心筑梦”等专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精品思政课程征集、思政课教学技能比赛和经验交流现场会等活动。
推深做实“五大任务”
服务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
一年来,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五大任务”落地见效,在服务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中展现巴彦淖尔作为。
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得绿意盎然。坚持护山、节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综合治理,乌梁素海水质总体稳定在Ⅴ类、湖心断面达到Ⅳ类。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鱼类种类由“十三五”末的21种增加到29种,增长38%,每年约有20万只野生鸟类来湿地栖息繁衍。已完成林草生态建设390.545万亩,其中防沙治沙面积289.38万亩。
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48.3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58.7亿斤,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6.49万亩。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2个,建设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1个。扎实推动品牌建设,新增绿色有机产品27个、名特优新农品15个,“天赋河套”品牌价值达到309.67亿元。抓好产业集群建设,自治区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31家,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牧业重点产业链产值达900亿元以上。
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累计获批实施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3个,总规模1560万千瓦。依托千万千瓦新能源基地,聚力补链、延链、强链,积极引入拥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将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速推进。1—11月,全市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9.9%,占全部投资比重的35.2%。截至10月底,我市电力总装机1205.67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80.26%。
把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得蔚然蓬勃。加快提升我市对外开放的能级和水平,1—11月,甘其毛都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3822.1万吨,预计年底将突破4000万吨。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02.5亿元,同比增长2.8%。
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全面启动“强边固防直通车”,解决了牧民出行难、购物难、看病难等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园。
落实落细“六个工程”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六个工程”的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不断推动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在政策落地工程方面,下好先手棋、打好提前量,争取各类政策资金271亿元,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北方防沙带(巴彦淖尔)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获批实施,再生水综合利用入选全国50个试点示范城市名单。
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方面,结合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安排,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布局了4个片区、6个治理项目区,异地治理20.325万亩任务全部完成,套内零星沙丘完成3.65万亩年度任务。
在温暖工程方面,实施21个温暖工程项目,共完成一级管网更新改造20.16公里、二级管网改造158.78公里,改造换热站175座,新建换热站23座,延伸改造用户端11341户,同步完成农村“煤改电”改造3.62万户。
在诚信建设工程方面,出台了1个实施方案、4项任务落实举措、48项工作任务和92条具体举措,建立了工作调度通报、督办交办、提示建议、重点约谈4项机制12条措施,创新运用“五星评价”检验工作成效,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诚信巴彦淖尔”成为金字招牌。
在科技“突围”工程方面,组织实施科技“突围”项目9项,落实科技成果、科技型企业奖补资金932万元,华蒙肉羊和玉米膜侧精量播种机入选2024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联邦制药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科技领军企业。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8%,全市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在自贸区创建工程方面,AEO高级认证企业实现“零突破”,新增自治区级公共海外仓3家,跨境电商出口额同比增长24%。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年来,我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市财政支出七成以上用于民生,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实在。
学有优教、“质”“量”双升。新增学位402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26%,基础教育的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病有所医、医有所保。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升医保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医疗保障工作交出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促进就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1—11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7700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2.5万人。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截至11月底,续建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建成3226套,完成投资21366万元;已发放租赁补贴1588户,发放租赁补贴317.974万元。交付“保交楼”5257套、“保交房”1549套。
完善路网、出行便利。完善路网体系,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海望路全线贯通,包银高铁巴彦淖尔站启用,全市干线路网由“七横五纵”升级为“九横六纵”。1—11月,全市交通运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6亿元。
文旅融合热度升温,人均收入持续增长。1—11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和游客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96.6%和91.9%。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187元,同比增长6.5%。
深化改革、提升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蒙速办·四办”服务,“一网通办”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政务服务网上可办事项覆盖率为99.64%,全程网办事项覆盖率为95.64%,掌上办事项覆盖率达85.19%。
记者 黄景莲/文 杨岚凯/手绘 周悦 张星/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