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磴口县委党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紧密结合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工作,多管齐下,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主业
夯实培训根基
精心筹备专题课程。依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重要指示与要求,磴口县委党校全力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精品专题课程,其中包括深入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密关联以及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担当,详细讲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如何凝心聚力完成好内蒙古五大任务,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得以全面贯彻落实等课程内容,形成了一套系统且全面的课程体系。
严谨组织专题培训。县委党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全流程,确保其课程在主体班次中占比达20%以上。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各类培训班次31期,广泛覆盖了各族党员干部,累计培训人数达5315人次。在此基础上,专门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培训772人次,并组织磴口县年轻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前往乌拉特后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基地开展实地现场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增强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发挥优势
拓展宣讲深度广度
深入基层传递声音。县委党校沙枣花理论宣讲志愿小分队勇挑基层宣讲重担,积极深入企业、学校、机关、医院、社区等基层一线,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开展巡回宣讲,累计开展宣讲29场次,直接受众达4464人次,有效将党的民族政策与先进理论传递到基层各个角落,极大提升了基层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与理解。
营造创建良好氛围。为助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县委党校积极行动。一方面,深入社区开展面对面宣讲,详细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另一方面,通过张贴主题海报、悬挂宣传标语等直观形式,以及在微信朋友圈广泛转发中央、自治区、市、县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解读文章,在校内精心设置宣传阵地等多种方式,对广大党员干部及学员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引导党校教职工和学员积极投身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强化研究
探索民族工作创新路径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今年,磴口县委党校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申报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其中,《巴彦淖尔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践路径研究——以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为例》等3个课题成功立项。党校教师团队全力投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深入基层调研,广泛收集数据资料,严谨分析论证,力求为巴彦淖尔市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探索出具有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目前,课题结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助力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工作。党校组织骨干教师精心撰写巴音宝力格嘎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区展陈大纲,对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历史传承、民族团结故事等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并与民委密切合作,对展陈大纲内容进行反复校对、细致修改,确保大纲内容既符合历史事实,又能生动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实践成果,为示范区建设贡献了党校的智慧与力量。
深化学习
提升民族工作专业素养
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磴口县委党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集体学习与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通过定期组织集体学习、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加深教师对民族工作理论的理解与把握。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到中央党校、内蒙古党校进修深造,参加全国党校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师资线上培训及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师资培训,认真学习先进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
丰富学习形式载体。党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带头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从八个不同维度深入宣讲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应知应会内容,为全体教职工理清工作思路与重点。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测试,以考促学,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干部职工对民族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精准运用,为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