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猪肉烩酸菜,好多人便会不由得想起杀猪宴。
每年冬天大雪前后,辛苦了一年的河套农家便陆陆续续开始杀猪。杀猪前几天,主家先要打电话邀请上几十号亲朋好友前来上杀猪宴。第二天,杀猪的屠户早早便烧开一大锅水,开始杀猪一条龙流程:杀猪,接血,吹气,褪毛,吊挂,清洗,开膛,取心肝肺,倒肠肚,去头蹄,取腹油,然后按照主家要求铡骨头,再将肥肉和瘦肉分离切块。
自我记事起,我家每年养猪时,我也全程参与,虽然充其量只能当个下手,帮着烧火、提水、背肉……但这些事我很喜欢做,干起来也算内行。
杀猪菜的主要原料是一大块猪槽头肉、两盆切好的酸白菜和若干土豆。屠户开始杀猪时,农家主妇便开始切菜配料。屠户卸下槽头时,农家主妇便开始切肉做饭。屠户完工时,被邀请来的亲戚朋友便已陆续到来坐了几桌。下酒菜是提前买回来的,怎么也得八个,图得个“福气满满”。炒一盘现杀的猪黑肉也是必须的,这算得上是上等“腰饭”,很受欢迎。
两三个小时后,热气腾腾的杀猪菜一盘接一盘地端上来。那猪肉肥而不腻,酸白菜浸油喷香,男女老少点头颔首,啧啧叫绝。主食是米饭、馒头,各取所爱。吃上两片猪槽头肉,泡上一碗酸菜汤,讲上两段丰收喜讯,屋里屋外飘荡着欢声笑语。
吃过饭后,亲朋好友开始陆续回家。热情的主家不让空走,给东家舀一盒、西家装一碗,非要给没来的人带些杀猪菜,转眼半锅菜就送完了。
送走客人后,主家便趁热打铁开始炼油腌肉。小时候,我很爱吃炼油时的油梭子,香中带脆,好吃极了,把它做成油梭子酸白菜包子,更是一绝。炼好后,将油和腌肉放凉一同倒入坛中封存,一直到翌年杀猪时,还不一定能吃得完。
这便是河套农家的杀猪三步曲:杀前准备,杀时待客,杀后腌制。它是我永不褪色的故乡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