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乌拉特中旗:异地借牧 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
发布时间:2024-12-10 13:54:49 通讯员:李宇 萨仁 王越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乌拉特中旗积极探索“草原放牧+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相结合的转型发展模式,今年有30万只羊将到山前农区异地借牧,倒场溜茬,利用农区秸秆地养殖,使乌拉特天然草场得以休养生息。

  斯庆巴特尔是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前达门嘎查牧民,经营着5520亩草场,饲养300多只羊,今年冬天,他再一次将羊群赶到了呼勒斯太苏木希博图嘎查,租了80亩玉米秸秆地用来饲养羊。斯庆巴特尔告诉记者:“2月份下羔以后,圈住一只羊每天能省2.6元,比在山里保羔率高,能达到百分之百,羊也吃得好,成本还低。”

  异地借牧就是每年10月开始至次年4月,牧民以农区秸秆地租田放牧。对于牧户而言,倒场到气候暖和的农区,羊群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不用通过掉膘抵御寒冷气候,运输费用、劳动力投入少,而对于农区的种植户来说,地里的秸秆不仅不用耗费人力、物力去处理,还能租出去赚钱,牛羊啃食秸秆时排泄的粪便相当于给农田上了有机肥,有效提高了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

  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畜牧兽医渔政股股长乔小军说:“乌拉特中旗南农北牧、农牧结合,北有3200万亩草场,南有180万亩优质耕地。这样做的好处使草原得到休养生息,牧区牲畜冬季保羔率得到显著提升,牧民冬季饲养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农区农田得到有机改良,农牧民收入得到明显增加。”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以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增强草原生态修复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南农北牧、南草北饲、北繁南育、北肥南施的区域优势,推动农区与牧区合作,构建“冷季入园 暖季归原”的畜牧循环养殖模式。牧区与农区借此构建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实现了增收致富,牧民通过北繁南育方式,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截至目前倒场牲畜是18.5万羊单位,预计到11月底可以达到30万羊单位到农区倒场溜茬。”乌拉特中旗农牧和科技局畜牧兽医渔政股股长乔小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