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压沙 治沙又增收
发布时间:2024-11-12 10:51:16 记者:黄景莲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2023年以来,乌拉特后旗就地取材探索采用小麦秸秆压沙,实现麦秸变沙障、治沙又增收。

  乌拉特后旗在组织实施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风电光伏一体化治理、“三北”六期等多个重大项目中,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创新开展价格低廉、适用性强的生物沙障材料试验示范工作,探索推出麦秸压沙节本增效新模式。

  精耕细作14块试验田。该旗在西补隆林场建设500亩试验田,分别选用稻草、麦秸、芦苇、沙柳、聚乳酸纤维沙袋等14种不同材料进行沙障固沙探索,并在完成工程固沙的区域,通过“乔灌草结合、造封飞并举”的模式,提高综合植被盖度。通过试验,麦秸方格沙障凭借施工成本低且易操作、就地取材等特点,取得防沙治沙的良好效果。

  精打细算理清成本账。2024年,该旗按照“蒙材蒙用”工作思路,综合对比不同立地条件下沙障成本、固沙效果、苗木成活等因素,选用与稻草特性相似的本地小麦秸秆开展草方格压沙试验。试验表明,麦秸是唯一能与稻草相媲美的压沙材料,且成本优势凸显。麦秸平均收购价格为每吨750元,稻草平均收购价格为每吨1100元,按照压沙平均一亩需要柴草0.3吨计算,用麦秸压沙每亩成本为225元,用稻草压沙每亩成本为330元,麦秸相较于稻草每亩可减少成本105元,同时巧妙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实现麦秆无害化利用。

  精挑细选走好订单路。为进一步提高麦秸压沙试验的科学性、可行性,2024年,旗属国有企业与农户签订5000亩小麦秸秆订单,收购麦秸800吨,全部用于西补隆林场工程压沙。通过订单收购小麦秸秆,农民种植小麦收入增加到4种,即粮食补贴收入+销售小麦收入+麦后复种收入+麦秸订单收入。按照今年市场价每吨麦秸750元左右的价格,农民种植小麦每亩可以增加收入1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