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赋使命,悠悠古道换新颜。甘其毛都口岸1989年被设为临时过货点,1992年获批国家一类季节性双边口岸,2009年实现常年开放,目前已成为全国通关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是全国首个将AGV无人驾驶应用于跨境运输的口岸,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
从两顶蒙古包到国际贸易口岸,从临时边境贸易过货点到中蒙能源大通道,从年过货量不足万吨到全国通关过货量最大,甘其毛都口岸开放以来,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近年来,甘其毛都口岸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锚定我市“五高五区”目标定位,以感恩之心和奋进之志优环境、提能级、保通关、促发展,为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贡献力量。
满载矿产资源的车辆有序通关
畅通道 通关过货屡创新高
在甘其毛都口岸矿能专用通道外,一辆辆悬挂蒙古国号牌、满载煤炭的重型货车排队进入卡口,有序而快速地通关。2018年11月,乌拉特海关正式上线“智能卡口”,车辆通关仅需几十秒。而这之前,这个周期通常为5至6天。“智能卡口”的上线彻底改变了海关监管作业模式,甘其毛都口岸通关步入“读秒时代”。
2022年7月,甘其毛都口岸在全国范围内首创AGV自动导引车跨境运输货物物流模式,全程不用人为干预,通关过卡时长不超30秒。截至2024年11月4日,甘其毛都口岸入境AGV自动导引车40659辆次,运输进口货物270.0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2.26%、14.04%,进口货运量约占口岸同期总货运量的7.84%。
2024年6月18日,AGV智能通关及集装箱监管场所完成验收,AGV跨境无人运输专用通道全线贯通,预计通关过货能力可增加至1000万吨。与此同时,在中蒙跨境铁路方面,目前项目手续办理正在稳步推进。待公路、AGV、跨境铁路多式联运模式形成后,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设计能力将达到9000万吨。
甘其毛都口岸北面与蒙古国南戈壁省毗邻,是我国一类陆路口岸、重要能源进口通道,也是内蒙古通关量和贸易额最大的公路口岸。口岸功能和通关效能是高质量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的“筋骨”。近年来,甘其毛都口岸加快推动向北开放,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创新跨境运输模式为抓手,持续加强与联检部门的协作,深入推行贸易便利化措施,率先在全国现役边检机关中推出智能验讫章柜系统,实现验讫章出柜入柜计算机记录;率先推出运煤车辆GPS定位系统,实现对所有通行口岸运煤车辆全程监控。口岸贸易便利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特别是2023年以来,甘其毛都口岸把提升通关过货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完善口岸管委会、海关、边检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现场办公等措施,合力解决AGV专用通道建设、联检楼基础设施升级、查验监管设施设备更新等推动口岸通关过货提速升级的问题,形成货物进出全流程齐抓共管的高效机制。投资700万元建成投用全区规模最大的边检、海关联合查验室,全面启动跨境货运车辆“一站式”通关,单日入境车辆由过去的1000余辆次增加至1300余辆次。
通关能力提升,推动外贸升级。2023年,甘其毛都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3812.7万吨,同比增长105.5%;全年、单月、单日过货量全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口岸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古老的商贸通道正在蜕变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2024年,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聚焦提升通关过货能力,进一步强化与海关、边检等部门协同配合,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全面提升通关效率,助力过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监管场所统计,截至11月4日,口岸已完成进出口货运量3445.81万吨,同比上涨11.98%,预计年底将突破4000万吨,通关过货量继续领跑全国陆路口岸。
夯基础 口岸发展未来可期
高效完备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口岸建设的基石。近年来,甘其毛都口岸坚持把完善基础设施放在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建成了“七出十二进”海关智能卡口、海关通关监控指挥中心、通关服务指挥中心以及10个海关监管场所和1个铁路站区,实施了出境车辆服务区、监管场所外调专用通道、入境重载通道改扩建,监管场所环保改造,联检大楼扩能改造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口岸年设计通关能力达到5000万吨,煤炭仓储能力达520万吨,货物仓储能力达63万吨,铜精粉保税库仓储能力达10万吨。口岸通关、查验、物流仓储设施实现提档升级。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征程上,甘其毛都口岸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完成两件大事为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政策、资源、区位优势,在构建多式联运、补强基础设施短板、提高通关效率等工作上精准发力,全力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持续书写黄河“几字弯”上开放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建设巍然蓬勃的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