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山的那边》
发布时间:2024-10-25 11:21:53 文:贾云(江苏淮安)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那天一早刚进办公室,就接到老领导的电话。他说:“我马上到你办公室,送你一本新书看看。”相处多年,他知我爱书,得了新书,定要来送我。

  五分钟后,一本《山的那边》就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了。

  《山的那边》是鄂晓玲所著的散文集。细阅之下发现,作者竟然是近邻安徽人。“江南自古多才女”,《山的那边》印证了这句古语。读完这本散文集,我想我遇见了一位文笔温暖、情感真诚、语言纯朴的江南美人。她离开江南到塞北安营扎寨,是在守候或者说守护自己的幸福。她不仅是在幸福之路上永不止步的旅人,也是感情细腻并多愁善感的女子,更是处世温暖且笔下生花的作家。

  更多的时候,遇见是心灵的触碰,是灵魂的共鸣。在她的文字里,我遇见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真诚。当山的两边不同的真诚相互交融时,那份纯朴与对生活的热爱仿若亲历。

  文人没有秘密,真诚的作家常常解剖自己。所以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熟悉。这是一位老朋友,她的故乡在皖南,她有一位饱受苦难的二姑;她有一位纯朴善良的母亲,会在每天清晨给父亲沏上一壶清茶;她有一位平凡又伟岸的父亲,将父爱融在茶香中的父亲,终在85岁离开这个世界。“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为人子女者心中最痛的遗憾。在这真诚的文字里,我们真切感受到作者的心痛与无奈。

  那流畅的文字带我顺着阴山山脉前行,让我遇见另一个陌生又美丽的世界——河套。在这里不仅有辽阔无边的乌拉特草原、无处不在且清新可人的远风,还可以听到悠扬动听的马头琴,看见洁白无瑕的白毡房,草原独有的沙葱、扎蒙花、绵绵不尽的牛羊群,也有内地从没有过的那达慕大会,有醇香四溢的米酒,有浓香飘散的奶茶,有丰盛的“杀猪菜”。不仅如此,我还遇见沙漠深处的明珠——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被绿洲环抱的纳林湖。

  遇见,其实是时光的馈赠,是岁月的温柔。我在这纯朴的文字中,遇见了一个个久远的时代印记,那是绿皮火车,是江南的一条老街,是沿街叫卖“玉兰花”的老奶奶,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槐树花;后来,我又遇见岁月在敬亭山穿梭,遇见了闪烁的青春、忙碌又满是喜悦的春播和琴键上的盛夏。

  每一次遇见都不可复制也不会重来。当我一夜读完《山的那边》,忽然感觉在这匆忙的世间,又多了一位知心老友。虽未谋面,但是却那么熟悉。她在文字间穿梭,用如椽之笔描绘生活的细枝末节。她孜孜不倦也乐此不倦地于书山文海中采撷花朵,用文字定格这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把许多稍纵即逝的珍贵瞬间变成一张张永恒的“生活照”。这本散文集便是她这一路生花的“影集”。我知她辛苦,更知她快乐,也知她不会停笔。所以我也相信,这本书一定不是她最后一本。

  所以,我翘首以盼下一次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