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召开的河套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交流会上,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河套文化溯文源、拓文脉、壮文气。本报推出与会专家学者访谈,一起来听听他们对于河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真知灼见。
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张瑞坤
积极推动河套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河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好河套文化就是丰富和完善北疆文化。
河套文化的研究既要从区域文化的角度展开,又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去感悟其独特的价值并积极推动相关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理论研究是河套文化建设的根基。要关注文化学、历史学、传播学、考古学、地理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进一步梳理河套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时代价值,激发河套文化的活力,拓宽弘扬河套文化的现实路径。
要不断强化河套文化研究的理论阐释,重视研究团队的建设,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河套文化研究开展跨学科交流,努力产出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河套文化的理论体系,为北疆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积极开展学术讲座和研学活动,邀请学界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河套文化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引导师生致力于河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讲师吴晓晖
为河套文化建设提供有力学术支撑
河套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点为北疆文化增添了许多魅力。
传承与发展河套文化,需要持续深挖河套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探讨其在北疆文化、中华文明史甚至是世界人类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结合数字化技术、新媒体等手段,创新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进一步推动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作为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平台和资源,组织学术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等,吸引各界人士对河套文化的关注;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河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将河套文化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河套文化的独特魅力。
河套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杨开昌
让更多人参与到河套文化研究、传承中来
河套文化要坚持育人、育才和引进来、走出去的有机融合,通过培养本土研究人才、挖掘文化育人元素等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河套文化研究、传承中来。
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河套文化核心内容、时代价值及河套文化与北疆文化的关系等研究阐释,持续深挖河套文化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好河套文化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并结合时代需求不断创新研究与传播方式,让河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博物馆在河套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河套文化的实物载体,也是一个集收藏、研究、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对外窗口。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通过展示历史文物、艺术品、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让更多人充分感受河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