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风雨兼程,75载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5年来,作为我市最早成立的农牧业科研机构,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由最初的“十亩地两头牛”,发展成为如今拥有科研基地1000余亩,实验室及其附属设施1.2万平方米,机械、仪器设备300余台套的综合性科研院所。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向日葵、肉羊、大麦(青稞)、西甜瓜综合试验站、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巴彦淖尔分中心、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巴彦淖尔试验站)等国家级平台9个;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巴彦淖尔分院等自治区级平台9个;肉羊技术创新中心等市级平台12个。研究范围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农牧业机械装备、检测测试、农牧业经济等领域,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全市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论文写在大地 成果走进万家
国审小麦品种“巴麦13号”
小麦,作为我市的优势特色作物和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的主导产业,始终是我市农牧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市农科所自主选育的“内麦”“蒙麦”“巴麦”等系列春小麦新品种,推动了河套地区小麦新品种的五次更新换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通过国审的春小麦新品种“巴麦13号”,是“十三五”期间西北春麦区仅有的三个国审品种之一,获评自治区农牧业十大科技成果,相关新闻报道入选巴彦淖尔十大新闻,同时该品种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作为自治区主推的小麦新品种,目前累计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西北春麦区推广面积达30万亩。2024年,以亩产1411.6斤的成绩再次刷新内蒙古自治区小麦单产记录。
“华蒙肉羊”
“巴美肉羊”,作为自主选育的我国第一个肉羊新品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动了我市肉羊产业跨越式发展。2024年,市农科所培育的肉羊新品种“华蒙肉羊”通过国家审定,并成功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主推品种,不仅推动了我市肉羊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让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育成两个肉羊品种的地级市。
自主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巴单3号”,在“十五”期间推广应用面积一度达到全市玉米种植面积70%以上。“十四五”以来,向日葵抗列当新品种LJ368通过国家品种登记,实现了抗性育种的新突破,已在我市和新疆等地推广应用。耐盐碱苜蓿新品种“巴农科1号紫花苜蓿”通过自治区审定,实现我市自育苜蓿新品种“零”的突破。
“向日葵沟膜垄植高效种植模式”“玉米一穴双株智慧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玉米膜侧种植技术”“大棚四膜保温增温促早延后栽培技术”“河套灌区葵前麦后复种饲草燕麦高效种植技术”“优质肉羊高频高繁技术”等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推广,有效提升了我市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实现了投入减量、绿色高效、增产增收的目标。
大棚四膜保温增温促早延后栽培技术,使早春甜瓜提早上市7~10天,秋延后西红柿可多采收一层果,亩均收益突破2万元,该项技术入选自治区农牧业主推技术。“向日葵沟膜垄植技术”起到了抗旱排涝、病虫防控、抑盐增产的效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入选自治区农牧业主推技术。
截至目前,市农科所积累作物种质资源1万余份,经审(认)定、登记、品种保护农作物新品种87个,获得国家、自治区、市级科技成果奖励163项,国家专利71项,注册商标4个,发布标准61项,鉴定科技成果44项,发表著作22部、论文395篇。
搭建科创平台 促进合作共赢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015年,国家第二批建设的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巴彦淖尔分中心(简称DUS),是内蒙古、宁夏和甘肃3省区唯一一家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机构,也是全国向日葵测试量最大的官方测试机构,年均检测品种数量1000多个,为加快新品种选育、保护和推广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院市合作”7年来,通过“自治区级专家+市域专家+旗县科技(推广)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推动模式,全市累计建立农业核心示范区80余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面积达450多万亩,实现经济效益2.5亿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15次,现场观摩会133次,服务各类企业及合作社50余家,培训基层技术人员、社会化服务组织、种养大户及农民48826人次。
“肉羊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最早成立的“1+10+N”科技创新平台,为我市肉羊新品种选育、肉羊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创新引领作用。
市农科所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14家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草原宏宝食品有限公司、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三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好联丰有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38家企业及合作社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共同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
激发人才活力 引领创新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市农科所坚定不移推进“人才驱动”战略,加强人才培育和队伍建设。全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9人,占总人数的80%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31人,其中博士1人,本科学历80人;高级职称45人,中级职称52人。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全国农牧民教育优秀讲师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自治区杰出人才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3人,自治区“草原英才”1人,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2人,市最美科技工作者6人,河套英才8人,市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0人,市级学术带头人8人,草原英才团队2个,河套英才团队2个。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正当其时,未来任重道远。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市农科所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聚力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扎实推进“五高五区”建设,踔厉奋发、接续奋斗,为奋力推进巴彦淖尔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