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积了多少分?”在乌拉特前旗苏独仑镇永和村,这已成为党员群众见面的问候语。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始终将民生福祉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探索乡村治理“党建+积分制+网格+微治理”管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独角戏”转变为“大合唱”。
参加村里组织的志愿活动加5分、打扫村内环境卫生加3分、为村子发展建言献策被采纳加5分……苏独仑镇围绕社会治安、公益美德、乡村建设等,让“积分超市”成为引领群众、凝聚群众、带动群众的“生动课堂”和“实践阵地”。
积分兑换
“‘积分超市’的设立,不仅让村民们得到了实惠,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广大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大家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更高了。”苏独仑镇党委副书记王剑说。
乌拉特前旗坚持将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效结合,广泛征集群众需求,强化群众自治意识,完善《文明团结超市积分管理细则》《红灰黑榜评选及奖惩办法》等,明确涵盖70余条评积分标准,按照“一村一超市、一镇一总结、一旗一统筹”的规划布局,“一周一服务、一月一评分、一季一兑换、一年一表彰”的工作原则,形成“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换文明、以文明促和谐”的基层治理新样板。
近日,大佘太镇佘太村两户居民因为修建一面院墙产生了邻里矛盾。“都是邻里邻居,大家各让出1米,谁也不吃亏,你们看这么解决妥不妥。”在老支书的调解下,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新“六尺巷”的故事成了大佘太的又一个美谈。
老支书作为干群关系“连心桥”,依仗的是他们对当地情况的“信手捏来”,更是他们常年积累的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像这样的“连心桥”全旗还有很多。
乌拉特前旗突出群众参与,使群众从基层治理的“观众”变成“主人”,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阅历广、威望高的群体优势,借助“社区矛盾调解工作站”、“平安大姐”调解室、“五老”议事会、村民说事室等村(社区)级自治组织载体,通过“问题收集—分类下派—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方式,全面实行“三级联调”机制,旗、镇、村“一条线”齐发力,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分级分类、及时化解,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大娘,你就记住咱们哪个民族都互相离不开,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社区网格员小张走街串巷宣讲民族团结的内容。
“打扫卫生、入户宣传、处理矛盾……这些事看起来都是小事,但这些小事都是基层治理的‘小切口’,每个都不容忽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还要靠大家。”小张坚定地说道。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积极推行“党建+网格+微治理”模式,开展“志愿先锋·善治联盟”党建服务活动,8支旗级先锋志愿服务队党支部联合15个社区党组织组建了N支暖心服务小分队,配备网格长707名,兼职网格员3283名。同时,聚焦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先锋带头作用,按照党群干部进后进村、经济干部进薄弱村、政法干部进复杂村、农牧干部进产业村、科技干部进专业村的原则,选派16支驻村工作队76名驻村工作队员,统筹融合各方力量,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如今的乌拉特前旗摸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党建“绣花针”穿起了基层治理“千根线”,党员、人才、群众齐发力,用“多元画笔”绘就乌拉特前旗基层治理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