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10-09 13:08:28 文:李平洋(临河)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如今,包银高铁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项目完工后,巴彦淖尔人赴呼进京就更加方便了。回想30年来坐火车的故事,感觉像做梦一样,时代的发展真的是太快了。

  30年前,我从临河去呼和浩特上学,要坐7个多小时的火车。我走之前十几天,爸爸就发愁卧铺票怎么买。那时的卧铺票非常难买,需要托朋友找关系才有可能买上。谁能买上卧铺票,在大家眼里就是有本事的人。买不上卧铺票的时候,就需要到处打听找个伴,上车好有个照应。妈妈则把钱给我缝进内衣,以免在车上被小偷偷走。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车厢里啥人都有,谁知道会遇上什么事情。

  现在想想,那时上火车好像没有秩序可言。乘客挤在站台,眼巴巴地看着越来越近的火车。火车还没停下,很多乘客就跟着跑,想抢占上车的有利位置。车门一打开,还没等下车的人下完,乘客们就争抢着上车。有伴的人彼此把胳膊挽住往车上挤,以防被挤散,没伴的人低下头只顾往上挤。“慢点行不”“我的包我的包”……一时间,车门前你拥我挤,男呼女叫,乱成一团。车站工作人员喊破嗓子说不要挤,可哪有人听。有的乘客眼看挤不上去,就看哪个窗户开着,和同伴你扶我我拉你爬窗户进了车厢。放眼望去,爬窗户钻进车厢的人不在少数。车厢内满满当当全是人,过道里、洗手池旁也挤满了人。整个车厢就像一个沙丁鱼罐头,十分拥挤。“借过借过”“我要下车,让一下”……不用问,这是送站的人挤上车厢安顿好亲人后,要往车下挤了。我亲眼见过有送站的人没有挤下车,只好站到下一站,再倒车回临河。

  火车呼哧呼哧地开动了,好像有点不堪重负。

  那时坐火车还可能遇上意外情况。有一次,我和同伴张宴宁站在过道,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一个壮汉挤了过来,看见一个中年人坐在地上,抱着行李发呆,就顺手掏出一罐饮料递给他,说“给你饮料,20块。”那中年人愣了一下,抬头看看壮汉说“我不喝。”壮汉恼了,直接把饮料扔他怀里,“管你喝不喝,掏钱。”中年人不敢惹壮汉,但也不想掏钱。两人僵持着。壮汉的眼光就像两把刀,刺得中年人矮了一半。我和张宴宁心里惴惴的,不敢看他们,怕壮汉把饮料给我们塞过来,但又忍不住,就用余光瞟着。旁边的人都装作没看见,眼光瞟向窗外。壮汉看中年人不肯就范,掏出一个尖东西(我没看清是啥),抵在中年人胳膊上。中年人哆哆嗦嗦地从裤兜里摸出一张钞票,壮汉一把抢过,哼了一声,向下一个车厢挤了过去。中年人摇摇头,叹口气。周围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气氛轻松了些。

  这是我记忆中唯一一次坐火车遇到意外情况。我深刻理解到人们为什么要抢卧铺票——不用挤,更安全。火车逢站必停。车快停的时候,我看到所有人要么抓紧手中的包,要么眼睛盯着行李架上的包,生怕被人趁乱顺手拿走。听说,“三只手”混上车,偷不到钱的话就会找机会顺走乘客行李。车到呼和浩特时,我跟张宴宁顾不上腿都快站肿了,提着大包小包随着人潮下车。脚踏实地那刻,我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到了从身到心的放松。

  后来,火车提速,到呼和浩特再不用枯站7个多小时了。车厢里也越来越文明,再也见不到让人心里惴惴的意外情况了。票更好买了,也不用托朋友找关系了。再后来,从手机上就能买到票了,凭身份证就能进站出站。科技真是让人更轻松了!

  期待包银高铁项目早日完工,在给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家乡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