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巴彦淖尔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我市提出“稳粮、优经、强设施、提单产”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农作物总播面积稳定在1220万亩左右,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10万亩、经济作物面积610万亩。
丰收的田野 巴彦淖尔日报签约摄影师 马爱梅 摄
小麦丰收保粮仓
今年,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万亩硬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园区小麦喜获丰收。“我们村今年种植小麦6200多亩,麦后复种油葵、白菜、菠菜等,加上种粮补贴,每亩地的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刚说。
8月,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广袤的田野上满目金黄,一株株成熟饱满的麦穗随风摇曳,一幅丰收的画卷铺展开来。今年,我市共种植旱地小麦7.2万亩,其中乌拉特中旗种植6.85万亩。“石哈河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硬质小麦。这种小麦面粉特别适合烘焙,已成为国内烘焙面粉的上佳选择,有助于解决国内硬质小麦依赖进口的问题。”河套学院教授郝水源说。
为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我市提前出台小麦补贴政策,推进小麦规模化种植,对种植户给予每亩150元~400元的补贴,麦后复种再给予每亩200元~300元补贴。
今年,全市53.27万亩小麦丰产丰收。麦收时节,市农牧局还组织专家组对磴口县、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前旗共29个点位的小麦进行测产。经过科学测产,杭锦后旗小麦亩产量达705.80公斤,较去年小麦最高亩产高出22.34公斤,刷新河套地区小麦亩产纪录。
套种复种收两茬
我市还鼓励农民因地制宜推广麦后复种、小麦套种等多种模式,全力提高小麦种植比较效益。
小麦套种黄柿子,稳粮增产又增收。今年小麦收割完后,五原县套海镇高质高效产业园高质高效示范区种植户雷博又带领着工人们采摘、分拣黄柿子。“这是头一年试种小麦套黄柿子,黄柿子全部按照订单保底价格卖给了民隆公司。明年准备扩大种植面积。”雷博说。
今年,套海镇高质高效产业园以发展高效益经济作物试验示范为主,试验示范种植小麦套种黄柿子80亩。小麦7月上旬收割,黄柿子7月下旬挂果成熟,小麦收割后不影响农业机械进地采摘黄柿子,实现了高低秆作物种植互补。
五原县开辟将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融合种植的新路径,创新推广小麦套种黄柿子模式,有效解决了单种粮食作物经济收入偏低的难题,提升了亩均效益。
麦后复种蔬菜,一地有两茬收益。小麦收割归仓后,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沙脑包村积极引导农民开展麦后复种蔬菜,通过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增加土地产出效益,为农户增收增添保障。村民张宏林种了10亩小麦,和其他村民一样,在村里引导下尽快收割完小麦后,复种了白菜、芥菜、萝卜等秋菜。“小麦收割后复种白菜,小麦和白菜两项收入加起来,亩收入能达4000多元。”他说。“沙脑包村每年大约种五六百亩小麦,每亩产千数来斤。麦后复种白菜、心里美萝卜、油葵、芥菜、芋头等,农民又多了一份收入。”沙脑包村党支部书记孙乃卓说。
麦收结束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又迅速开展了麦后复种燕麦草。据了解,沙金套海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千亩连片小麦基地平均亩产小麦450公斤,每亩收入1500元左右。麦后复种燕麦草,又有1300元左右收入。通过一地两用、一年两茬,前茬稳粮、后茬增效,每亩地年收入可达2800元,为农民拓宽了增收途径。
果蔬飘香致富路
今年以来,五原县加大蜜瓜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引进推广玫珑蜜瓜、都蜜101网纹蜜瓜、青蛙王子蜜瓜等多个品种,蜜瓜种植面积达6万亩,预计总产量达18万吨,总产值达4亿元以上。复兴镇永丰村二组村民温忠义今年种了10亩蜜瓜,亩产约6000斤,能收入5万多元。蜜瓜产业已成为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又是一年丰收时,硕果盈枝采摘忙。在复兴镇庆生村经济林园区董瑞香家的“塞外红”苹果采摘园,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工人们穿梭于果树之间,忙着采摘、装箱。“今年是栽植果树的第7年。园里一共3万多棵树,产量达40万斤,市场价在3.5元至5元之间,产值达150多万元。”董瑞香说。
五原县以“塞外红”苹果、早酥梨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2万亩,结果面积达6000多亩,今年果品总产量预计达3432吨,产值达1909.8万元。
近年来,我市着力做大做强经济林产业,制定印发《关于促进全市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林草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文件,科学配套使用各类政策性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济林建设,加快林草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进程。截至2023年底,全市梨果类经济林种植面积达147159亩、产量达121421吨,梨果类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达59个,打造出河套酥梨等10多个梨果品牌。
瓜果飘香,蔬菜也鲜美。走进临河区干召庙镇东风村的田间,扑面而来的是辣椒的辛香气味。东风村种植辣椒超5000亩,预计每亩可实现收入4300元左右。近年来,临河区不断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借助订单辣椒模式,为农民开辟了一条通往富裕的“红火之路”。到今年,临河区辣椒种植面积增至9.25万亩,囊括多个优质辣椒品种。
据了解,自2020年起,我市抓住辣椒产业周期短、见效快、需求旺、前景广的特点,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创新种植模式,让辣椒“红”遍乡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今年,我市辣椒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辣椒已成为葵花、番茄之后我市第三大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