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心灵的净土
发布时间:2024-09-25 10:51:05 文:李明(杭后)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2013年,市作协主席周正祥主编了诗选《雁过无声》,书中收录了15位诗人的诗作,集中展示了我市诗歌创作的成果。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十年过去了,诗人们初心不改 ,依然坚守着心灵净土,让这支充满诗意的队伍不断壮大。

  实践证明,文学创作不仅要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力。

  这十年来,巴彦淖尔的诗人们笔耕不辍,他们立足巴彦淖尔,放眼祖国大地,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用平静的心态去思考,写出了一批接地气有灵气的诗歌作品,作品发表在《诗刊》《星星》《草原》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上,得到了内蒙古诗坛的认可。何立亭、赵春秀、老明的组诗分别入选2018年、2020年、2022年内蒙古诗歌排行榜上榜作品;谢鹤仁的诗在自治区原野放歌·首届农牧民诗歌大赛中获二等奖,这些亮点成为巴彦淖尔诗坛一道亮丽的景观。

  十年回头看看,感觉收获满满。《诗意的集结》收录了16位诗人的诗作,这16位诗人现在都生活在巴彦淖尔,活跃在巴彦淖尔文坛,所选的诗作都是在公开报刊发表和出版物精选的作品,这些诗作在语言表达上,都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老明、何立亭、郭强、谢鹤仁、李炯,他们写诗30多年了,读诗和写诗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从平淡的生活中捕捉诗意,把诗写在大地上。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诗人李玉宁、赵春秀、刘光明、朱玉娥、郝云艳、苗淑琴、吕波,他们是巴彦淖尔诗坛的“中间力量”,近几年佳作频出,字里行间闪耀着岁月的光芒,在向诗坛的高峰不断迈进;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诗人施利、张介国、苏目,他们思维敏捷,另辟蹊径,勇于创新,在诗歌创作的路上寻找自己的路子,让心灵的火花异彩纷呈;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诗人丁虹云,是这次诗选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她用独特的目光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这种美呈现给读者。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诗语来领悟自然和人生,让生活充满诗意。著名作家铁凝曾说:“如果没有了诗歌的情怀和智慧,中国文化中最令人神往的事物和最精妙的意趣将会黯然失色。”由此可见,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位诗人,读诗是一辈子的事情,写诗也是一辈子的事情。是诗点亮了我们内心的灯盏,让我们一路向前。

  《诗意的集结》,是一次诗人聚会。这16位诗人,他们从平凡的生活中萃取诗意,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人耳目一新,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巴彦淖尔文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