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乌拉特前旗抢抓鲜食玉米生产黄金期,在精深加工上持续加码发力,走出了一条“产加销”一体化带动村民增收的新路子,让鲜食玉米“领鲜”农村经济新发展。
走进内蒙古田里有米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甜糯玉米加工车间,色泽鲜亮、颗粒饱满的玉米“搭乘”流水线,经过挑选、剥皮、切穗、清洗、包装等程序后完美蜕变,成为一棒棒待售的鲜食玉米。
2023年4月,内蒙古田里有米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落地先锋镇苏木图村,实施糯玉米精深加工项目。生产过程中,企业遵循“一小时锁鲜”的高标准,按照质量分拣、高温灭菌蒸煮、真空包装、成品打包的现代食品加工流程,将玉米加工成香甜软糯、开袋即食的真空包装鲜食玉米。公司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占地52亩的糯玉米初加工基地,建成了3500平方米的生产包装车间,配套了年加工糯玉米1000万棒的生产线和2700平方米的保鲜冷库。“今年7月底我们公司建成了第二条生产线和1500平方米的冷库,扩大规模之后岗位也增多了,在效益提高的同时带动了周边更多的村民增收,让他们在家门口有份工作。”内蒙古田里有米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甜糯玉米加工厂厂长尹望伟说。
糯玉米装箱
据了解,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今年种植了2000多亩的糯玉米,90%订单种植,与当地农户签订合同分阶段种植收割,亩均产出糯玉米4000棒,企业按0.65元/棒回收,农户亩均收入2600元,比种植大田玉米亩均增收500元。今年,企业扩大规模后,每日可生产20万棒鲜食玉米,用工高峰期雇佣农户150多人,人均增收2万元,不仅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农村产业布局,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坚持农产品发展生态化、优质化、特色化、产业化,引导农业种植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积极鼓励种植户种植糯玉米等经济作物,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推进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