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过程中,五原县不断总结推广转化路径、模式、案例。从草木稀疏到绿海林园,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农业……多年来,五原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实施绿色变革,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指引下,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国字号”和“区字号”荣誉208项,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五原县成为中西部农耕地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和典范,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抓手。
三是打响“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让河套优质农产品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巴彦淖尔市深刻认识到,要全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系统谋划、统筹推动。创建一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既可以作为搭载优质农畜产品的“航空母舰”,进军高端市场,又可以通过品牌效应倒逼农业转型升级、绿色生产,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多年来,巴彦淖尔市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抓手,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业基础优势,坚持把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全市质量发展总体水平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积极探索完善品牌培育和发展的工作机制,创建形成了一大批质量效益好的品牌产业、产品和企业,农业产业经营呈现出整体运行平稳、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的名优产品不仅有了“身份”,更提高了“身价”,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的品牌底气十足。
围绕“天赋河套”品牌建设,巴彦淖尔市委、政府构建了一整套制度体系,探索形成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
首先,加强组织保障。巴彦淖尔市成立绿色产业统筹发展办公室,作为品牌业务主管部门,统筹推进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市场端,成立国有独资企业内蒙古巴彦绿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市场化运营“天赋河套”品牌,架起了政府、企业、经营主体之间的桥梁。
其次,制定战略规划。巴彦淖尔市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巴彦淖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确立“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价值为“唯一、独特、卓越”,其内涵则是打造品牌农业城市名片,输出巴彦淖尔市多元文化。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巴彦淖尔市制定了《关于推进“天赋河套”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制度,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行动纲领,提出战略目标、主要方向、具体措施等,把品牌建设细化到机构设置、规划引领和制度文件上,为品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至此,一套“政府主管、专家规划、国企运营、制度护航”的“天赋河套”品牌管理模式构建完成。
为保障河套优质农畜产品品质如一,巴彦淖尔市全力打造“天赋河套”优质产品供应基地,采用“标准+基地+控防+追溯”的发展模式。
“标准”即全过程应用“天赋河套”团体标准。建成8500平方米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国家级标准化实验室,共获得CNAS认可项目158项,可检验691个参数。建成600平方米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联合质量管理中心,发布“天赋河套”品牌团体标准白皮书38个品类、94项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