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 沙海镇:用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发布时间:2024-08-02 11:21:00 通讯员:张雅萍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年来,杭锦后旗沙海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聚力打造“一园多亮点、一点一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沙海镇经济林田园综合体为基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中。

  “民族团结+文旅融合”,为民俗旅游增添动能。以“节”为媒,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与文旅部门协调配合,打造集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农家餐饮、赏花采摘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先后举办“梨花节”“籽籽相拥·同心筑梦”村晚等活动。依托传统节日,在前进村、新红村、南园村举办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广场舞文艺汇演、普法知识宣传等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参观游牧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兵团文化,以多种方式,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前进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大户+农户”的模式,形成带动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全旗经济林发展的重点村。该产业园共种植苹果梨、早酥梨面积6000余亩、枸杞200亩、各类小杂果800余亩, 带动61户农户增收450万元。逐年打造布局一批旅游产业元素丰富、游客承接能力较强的精品梨果采摘园,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改善以采摘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条件,实现发展林果采摘和村居乡趣体验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打造沙海镇友爱村生态休闲农庄,在水域、大棚和果园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形成垂钓区、水上乐园、民俗餐饮区、露天演艺区、烧烤区、采摘区等布局,打造以休闲农业展示为主,包括水果采摘、水上乐园、摄影采风、国学教育、拓展训练等项目,全方位实现现代农业与观光业的深度融合。

  “民族团结+生态建设”,为宜居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充分挖掘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民族文化、民族团结项目等资源,发动全镇各族群众在环境整治工作中主动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沙海镇生态建设绿化造林工程项目,按照“能浇则浇、易灌则灌、井黄双灌、需矮种矮”的方式,换土换沙,铺设管道,打井开渠,井黄双灌,选用耐天牛、耐盐碱的国槐树,争取绿化带成活率达90%以上,有效改善了林业生态环境。该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投资400余万元,拟建设光伏+冷库、低碳照明、节能热水、固废分类回收、低碳宣传教育、绿化和低碳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通过建设低碳项目、垃圾分类站点,减少用电量,有效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村民低碳生产生活。

  “民族团结+基层治理”,服务群众“零距离”。以敲门行动、数据化管理为摸排手段,开展困难群众摸底排查和预警监测,精准为低收入家庭、重疾人群、残疾家庭办理低保审批、医疗救助等民生保障服务。党支部以“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组织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群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作为服务群众的工作目标,着力解决辖区各族群众关注的要事、急事、难事,组建了10支暖心服务小分队,常态化提供敬老助残、扶贫济困、治安环卫等志愿服务,定期走访慰问、唠家常,解决困难、疏导矛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