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疆文化建设之书写河套文化篇章 | 前旗:“党建+”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07-29 10:32:35 通讯员:赵昕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近日,走进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呼和温都尔嘎查合作社马养殖基地,整齐的马厩一字排开,一捆捆草料像大块积木一样整齐码放在棚内,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一匹匹骏马正吃着草料,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以党建为引领,念好治理经,打好文化牌,力促产业兴,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各族群众合力奏响了一曲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乐章。


“党建+治理”

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对我联系的牧区负责,把‘上面千条线’汇聚成‘一张网’,让各族群众都能享受到的政策红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斯仁东格尔布坚定地说。

  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关键在于党建的示范引领。斯仁东格尔布是一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老党员,生活的嘎查具有多民族聚居、居住位置偏远的特点。每月他坚持走访牧民,不仅帮助他们把一些药物、快递、饲料等生活用品送上门,同时还把党的最新政策、民族团结政策传递过去。“支部牵头、党员示范”沙德格苏木每条沟道选配一名党员配合网格长辐射带动周边牧民,形成嘎查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网格长)—牧户的三级管理网格,形成层层抓党建的网格管理体系。这不仅方便各族群众办事,同时也增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感情。


“党建+文化”

打造各民族融合新阵地


  毕力格是参加“音乐那达慕”搏克比赛的一名选手,他在参与那达慕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些活动,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选手,我们一起切磋、一起进步,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

  为了把各族群众的心聚在一起,乌拉特前旗在创新创建方面不断发力。沙德格苏木“哈萨尔祭祀”“草原旅游节”“音乐那达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牧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平台,而且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通过新建旅游厕所、整合季节性居住蒙古包、修缮境内公路等方式,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游客满意度。在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文化体验方面有亮点,开发特色“牧文旅”深度游,结合哈萨尔文化园教育实践基地,打造精品研学路线,推出民俗文化主题研学体验课,承办“主题党日”研学活动,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带动文旅产业盈利10万元以上。


“党建+产业”

构建民族团结新载体


  王玉根是马产业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他高兴地说:“一匹母马养殖一年,年底可以分红3000多元,再加上其他收入,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乌拉特前旗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牧区实际,打造“一嘎查一特色”矩阵式发展模式,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根基。沙德格苏木呼和温都尔嘎查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民族文化元素、养殖人才集聚”等三大优势,通过成立党支部领办的养殖型合作社,集中采购改良蒙古马84匹进行寄养,各族群众以销售马驹、加工酸马奶和赛马活动等三产融合运营模式,延长马产业链,提高马产品的附加值,年收益达25万元以上,同时带动了集体经济增收和农牧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