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建成了由三一重能、龙腾光热、远景科技等龙头企业组成的新能源装备智造产业园;华北油田巴彦油田累计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标志着内蒙古西部首个百万吨原油生产基地全面建成;乌兰布和沙漠新能源基地等项目获批建设,可再生能源并网397.77万千瓦;新增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规上工业企业20户……放眼巴彦淖尔,工业经济发展涌动着蓬勃的朝气和活力。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打好延链补链强链组合拳,推动优势产业集链成群,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前5个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较上年同期加快3.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在创新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转型发展的步伐愈发铿锵坚定。
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
向“高”攀登 传统产业转型蝶变
4月,西部铜材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升级改造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阴极铜每年产量将达到10万吨,公司年产能将达到15万吨,总营业收入将由每年36亿元提高至72亿元,铜冶炼技术、装备水平将达到行业先进。
近日,位于乌拉特后旗的内蒙古黑猫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LNG施工现场机声隆隆、钢花飞溅,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10万余吨LNG,成为我市主要天然气应急储备库和重要战略能源保障基地。
近期,在位于乌拉特前旗的天然气分输站施工现场,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包头—临河输气管道是国内首条具备掺氢能力的天然气长输管道,计划今年建成。建成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天然气管道将实现互联互通,巴彦淖尔、包头地区将形成环网供气和多气源供应的格局。
稳住工业“压舱石”,首先是牵住重点行业“牛鼻子”。重点行业规模大、产业链长、关联性强,对整个工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去年,我市工业三大门类共同发力,采矿业贡献突出。从三大门类看,全市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
今年1—5月,我市原油产量达42.57万吨,同比增长71%。其中,巴彦油田产量为41.44万吨,同比增长74%。1—5月,我市原油产值达155786万元,同比增长99%。其中,巴彦油田产值为151612万元,同比增长104%。去年,巴彦油田“两站四线”试运行暨原油火车外运首发,标志着内蒙古西部首个百万吨数智化低碳油田全面建成,当年巴彦油田累计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
去年,我市工业行业增长面超七成,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引领增长。从行业看,全市2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9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0.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7.2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增长有序,产销衔接保持顺畅。去年,全市61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9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为63.9%。全市规上工业产销率为98.9%,销售产值同比增长6.8%,其中,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6.4%。
向“新”进军 特色产业提质聚变
近日, 在三一(巴彦淖尔)风电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忙碌有序,数控机床红绿灯交替闪烁,一片片风电叶片从加工机器中送出。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具备10兆瓦以上风电主机及136米长叶片生产能力的高端制造产业园区,年产风电主机500台、叶片1800支,自主研发的86米、90米、94.5米、97米、104米、112米、131米叶型为公司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具备优异的外形结构设计、稳定的发电性能,轻量化水平行业领先。
位于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巴彦淖尔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每天可产出3台套体重达130吨的风机,发往呼和浩特、鄂尔多斯、阿拉善等地。“随着二期辅料车间的交付使用及整体配套设施的建成,现在园区实现了年产500台套5兆瓦以上智能风机的目标。”远景巴彦淖尔智能风机装备制造基地厂长戴晓程说。
在绿色转型目标背景下,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去年,我市制造业势强劲足,新兴产业量质齐升,全市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9%,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2.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从产品产量看,单晶硅增长49.4%,多晶硅增长17.5%,化学药品原药增长35.8%。
“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快速崛起,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稳中优进的重要力量。去年,我市“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2.2%,贡献率为40.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个百分点。其中,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值同比增长11.3%,清洁能源同比增长18.5%,新型冶金化工产业同比增长3.9%,生物医药产业同比增长42.6%。
国有控股优势稳固,小微企业活力充足。去年,全市规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2.1%,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在20.0%以上,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3.8%,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0.7%。规上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9.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