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远景巴彦淖尔大型叶片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目前正在加快施工,确保近期投产运行。项目投产后具备年产400套(1200支)100米以上超大型复合材料智能叶片及产业配套能力,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
位于乌拉特后旗的内蒙古黑猫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LNG项目也在加快建设进度,计划今年10月底全面建成投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主要天然气应急储备库和重要战略能源保障基地。
眼下,巴彦淖尔处处呈现项目建设的火热场面,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今年1—4月,全市共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42.6亿元,增速为18.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是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以来,我市聚焦聚力“五大任务”,围绕“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建设,推动招商引资持续升温、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精心谋划“揭榜挂帅”活动
掀起招商引资热潮
2023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引资22次,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51项,新签约项目114项,协议总投资达2419亿元。
这组数据,反映了我市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行动和成效。
为激励各级干部在重大任务一线打头阵、挑大梁,我市创新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揭榜挂帅”活动。通过精心谋划“设榜”、方便干部“揭榜”、全程保障“跟榜”、注重实效“评榜”,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大抓发展、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巴彦淖尔国家大学现代农业科创园项目是临河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蔺晓东主动申报的“揭榜挂帅”项目。为推动项目早日落地达产,蔺晓东主动与企业对接,持续跟踪项目进度,做好各项前期服务保障工作,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研究最佳建设方案。
乌拉特后旗工信局局长李波将停工已久的科驰项目作为“揭榜挂帅”的重点项目进行申报,并积极对接金融机构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难题。项目预计今年投产见效。
我市重点围绕奶业、肉羊、向日葵、生物医药、风电装备等12条重点优势产业链精心设置招商引资“揭榜挂帅”项目目录,发布工业类、农牧业类、新能源及数字经济类等8个类别“榜单”,引导干部“依榜”发力、“对榜”招商、“揭榜”作为。在全市,像蔺晓东这样主动申报招商引资项目的干部达98名,涉及105个项目,其中47个项目已审核备案,计划引进投资447.8亿元。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今年3月底,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50万千瓦灵活性绿色供电示范项目开工。两个项目合计总投资约65亿元,都计划于今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52亿千瓦时。
5月底,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与内蒙古安信融金仓储股份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大美河套农畜产品服务有限公司、内蒙古蒙元宽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相关项目建成后,将为开发区加快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2023年,我市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其中,5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为264个,完成投资增长37.0%;500万元~5000万元施工项目为263个,完成投资增长10.5%。
在重大项目带动下,我市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发力。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67.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6.6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0%,医药制造业增长44.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8%。
发展靠项目,而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2023年,我市共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196亿元,达近5年来最高水平,到位资金同比增长85.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5.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第二位。新签约区外项目90项,当年入统开工57项,开工率为63.3%,全区排名第二。11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这份“成绩单”,是我市高位推进、高层推动、高效招商的结果。
我市确定招商引资主攻方向,编制重点产业链全景图及招商引资远景图,围绕“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建设,重点打造向日葵、小麦、农机装备、新能源等12条产业链,策划210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2023年,“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4.5%,拉动全部投资增速17.9个百分点。新签约的90项区外项目中,与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18条重点产业链相关联的项目占89.9%。全市新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7项,协议总投资额为2332亿元,占所有新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额的96%。
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深化产业链招商。围绕现代农牧业发展,确定了奶业、肉羊、肉牛、羊绒、向日葵、小麦6条特色产业链;形成以国能电力、远景能源、三一重能等企业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以黑猫煤化工集团、包钢庆华、国能集团为主的新型化工冶金产业集群。深化招商引资合作,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国际进口博览会、链博会等各类展会活动,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活动上共签约项目38项,协议总投资1627.2亿元。
优化营商“软环境”
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今年1月底,三一重能生产的SY1310A风电叶片成功运输。该叶片长131米,是我市运输历史中最长的货物。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改造运输条件、拓宽收费站出口等措施,确保了超长风电叶片的顺利起运。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具体体现。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优越的营商环境犹如“强磁场”,吸引大项目、好企业纷纷落地巴彦淖尔。
2023年以来,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引领发展、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坚持高规格调度、高频次推进、高标准保障,以优化营商“软环境”,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一流生态。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制定出台《巴彦淖尔市稳住经济的若干措施》《巴彦淖尔市鼓励企业上市奖补办法》等文件,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加强招商引资要素保障。无偿为企业提供“一张蓝图”“区域评估”“政府信息共享”等成果,落实“网上审批”“联合审批”,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并切实做好用地保障。
持续推进政府诚信建设。建立政务失信社会监督机制,全面落实政务信息公示制度,加强政府采购、招投标、招商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领域政府诚信建设,“双公示”信息4.7万条。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教育培训,健全公职人员信用核查机制。
打造优质政务服务体系。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对156项“全区通办”事项进行全面规范、统一,累计办理“全区通办”事项1346件。积极推广电子证照应用,累计签发223类249万个电子证照,签章率达99.97%。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自治区提出的115个“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推开,创新推出企业开办、企业简易注销、人才引进等208个高频“一件事一次办”,有效提升办事效率。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类型由5类调整为8类,审批事项由47项优化整合为33项,事项压缩率达29.8%。推行“一窗受理”和全流程免费代办帮办服务,累计为328个项目提供代办帮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