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建设工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支撑性、撬动性、牵引性作用。
今年以来,我市以“四个抓好、四个坚持”为建设目标,出台了一个实施方案、四项任务落实举措、48项工作任务和92条具体举措,建立了工作调度通报、督办交办、提示建议、重点约谈4项机制12条措施,强力推进诚信建设工程,让诚信巴彦淖尔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金字招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查堵疏流
强化政务诚信
近日,市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联合临河区政务服务中心、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局及供电、供气、供水、通信等部门,为巴彦淖尔市新鼎能源有限公司加油站建设项目开展市政联合报装现场踏勘,对项目单位深化设计、规避隐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项目单位的欢迎和认可。这是我市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市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有效举措。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6万余件。
政务诚信是指政府要对社会、对公民恪守信用准则,其核心是依法行政、守信践诺,发挥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的示范表率作用,取信于民。为推进依法行政,我市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开展权责清单梳理工作,完成了29个部门6041条权责事项的梳理。推进阳光政务,坚持应公开尽公开,对行政许可和处罚信息进行“双公示”,归集信息4.9万条,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此外,我市还畅通举报渠道,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诚信建设投诉”窗口,并在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设立了“政府失信行为投诉举报专席”,全天候受理诚信建设相关诉求,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守信重诺
深化商务诚信
今年1月,巴彦淖尔西部铜材有限公司被自治区发改委选树为“诚信达标企业”。近年来,西部铜材坚持“依法建企、依法治企、合规经营”的方针,秉承诚信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和诚信管理方面下功夫,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营造守信重信经营氛围,让信用创造价值。
为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市场环境,我市持续加强商务诚信建设。建立经营主体诚信档案,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信用信息数据866万余条,较2023年新增140万条;为全市18万市场主体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查询服务20余万次。科研、水利、交通运输、财税、家政服务、人力资源、文化旅游等18个领域建立完善了信用评价制度,切实加快了巴彦淖尔信用体系建设。继续优化信用中国(内蒙古巴彦淖尔)网站服务功能,并新增信用异议申诉和政府违约失信问题投诉举报渠道两个模块。积极推动信用融资助力诚信经营,在全区一体化平台上公布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明事项46个。深入推进口岸领域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乌拉特海关与甘其毛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签订构筑祖国北疆“两个屏障”协作机制,构建执法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畅通跨境贸易通道。
宣管联合
筑牢社会诚信
社会诚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个人信用建设和公共服务、社会治理领域的诚信建设,推动形成全民守信、崇信向善的社会风尚。
我市坚持把社会诚信作为巴彦淖尔人的“第一本色”,全力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个人诚信水平,倡导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让信用落地生根,以诚信扮靓城市。建立公务员、律师、教师等15个职业门类诚信档案。全市141所学校、1.6万名教师、15.7万名学生全员参加“诚信学校”“诚信教师”“诚信学生”创建活动,提高教育公信力。完善信用修复机制。编制《巴彦淖尔市企业信用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工作流程》,积极引导失信主体及时主动开展信用修复,并持续提升信用修复“网上办”便利度,现已办理信用修复2613户。强化诚信品牌建设。目前,全市共有自治区级诚信达标企业10385家、诚信示范企业96家,8家企业获得“蒙”字标认证,25家企业获得“市长质量奖”。加强典型模范宣传和志愿服务,培育选树更多诚信典型进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各行业“光荣榜”,营造全社会知信、守信、用信、重信的浓厚氛围。
阳光执法
提升司法公信力
“智慧执行”APP、12309检察服务热线、“智慧司法”微信小程序、“巴彦淖尔24小时警局”应用平台……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执法司法信息公开,全市政法机关进一步拓宽网上查询渠道,通过各类线上渠道“点对点”推送执行案件办理信息11363次、司法拍卖公开信息806次。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公布案件流程信息2.3万余条、裁判文书4366篇、行政处罚文书2392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市政法机关牢固树立“法护营商”理念,着力为企业提供有效、可靠的法治保障。市委政法委修订完善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法司法服务保障措施25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133项。政法机关全面开通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对涉企案件启用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执涉企案件3492件,实现涉企案件全面提速。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组织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知识产权检察护航“巴彦淖尔市品牌”专项行动、“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广泛开展“送法进企”“法治体检”等服务活动,“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送策于企,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行业诚信建设,为376名专兼职律师建立执业电子档案,将诚信建设纳入律师行业年度考核指标。加强仲裁工作人员诚信教育,制定仲裁工作人员诚信守则,为106名仲裁员建立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