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地处黄河“几字弯”,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和长城文化在这里聚集、融合、传承、积淀,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兼容并蓄的地方文化体系——河套文化。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颗耀眼明星,而河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又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不断加强河套文化建设,打造河套文化品牌,始终紧扣“爱国、忠诚、团结、担当”的核心理念,全力做好河套文化研究阐释、宣传推广、精品创作、遗产保护、暖心惠民、文旅融合“六篇文章”,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贡献力量。
“温暖的嘱托”巴彦淖尔原创歌曲演唱会
加强理论研究阐释
创新文化传播路径
今年4月28日,巴彦淖尔市北疆文化研究院在河套学院揭牌。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河套学院的学科优势,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协作攻关,全面深入挖掘、系统整理、精准传承并创新发展北疆文化,着力打造一个集研究、交流、传播于一体的平台。
“我们始终致力于对河套文化、黄河文化以及长城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推动相关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在北疆文化建设进程中,我们着力引导学生秉持创新理念,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力求获得更多民众的广泛认同与支持。”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张瑞坤介绍道。
理论研究是河套文化建设的根基。为深入研究和阐释河套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我市建立健全河套文化研究阐释机制,调动专业力量,建立河套文化研究智库,积极构建北疆文化巴彦淖尔研究基地,为河套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持。组织编写《河套文化论文集》《河套史》《典籍里的河套》《河套文化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巴彦淖尔人文历史》《北疆文化·河套朔风》《文物里的巴彦淖尔》等河套文化读本,从不同角度和专题展示河套文化相关研究成果,推动河套文化的成果转化和影响辐射。
酒香更要勤吆喝。我市加强整体谋划和协调调度,积极实施河套文化全媒体传播工程,推动四级媒体协同作战,内外宣传有机结合,全面、立体宣传推广河套文化。近年来,我市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开通河套文化研究网站,搭建融媒平台,培养新媒体人才,并打造区域农业品牌扩大河套文化知名度,用优质的产品作为河套文化对外传播的名片。
打造精品文艺力作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响应时代号召、植根河套大地,用文艺传播先进理念、体现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念之情,用心创作、凝心聚魂、汇聚力量,以河套文化的百家争鸣服务北疆文化的百花齐放。”今年3月29日召开的全市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向我市文艺战线发出强力号召。
推出更多与时代相符的文化精品,是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一年来,我市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艺术创作,推出一批既突出地域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舞台剧《乌梁素海》《好大一棵树》《那面旗帜 那年烽火》,电影《扎嘎花》,纪录片《在“几”字弯顶端》《牧马人》,长篇图书《乌梁素海》《治沙愚公谢恭德》《以黄河之名》,原创音乐专辑《温暖的嘱托》等。这一系列文艺作品记述着祖国北疆的发展变迁,全面展现了巴彦淖尔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必须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好传承历史文脉,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市坚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建立河套文物档案库,加强文物古迹、古老建筑、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保护。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合作,成立北疆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河套基地。实施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安防、阴山岩画断代、高阙塞修缮、河套粮库旧址群修缮等工程及阴山岩画数字化展示、古籍数字化保护等项目。发挥好河套文化博物院、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内蒙古兵团博物馆等文化体验窗口作用,创新文物展陈和传播方式,推动博物馆与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有机融合,把各类博物馆培育成为科普体验、文化体验、研学旅行、休闲旅游基地,讲好文物故事,开发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
提炼河套文化内涵
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既是发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也是丰富旅游发展内容、内涵,增强旅游产业吸引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
我市文旅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倾力打造黄河流域重要的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围绕建好点、连成线、带动面,规划建设一批体现北疆文化元素的旅游景区、城市街区、特色村镇、度假康养聚集区,推动乌梁素海、新华林场、黄河湾步行街等文旅融合项目提档升级,推出红色游、乡村游、冰雪游、边境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挖掘河套文化的深厚内涵,致力于推动特色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经过精心打造,成功推出一系列备受瞩目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包括河套文化艺术节、“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华莱士节等。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效提升了巴彦淖尔的文化软实力和地区影响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市高度重视乌兰牧骑事业的发展,深入开展“学·创·演”系列活动,深化乌兰牧骑改革。同时,实施“草原书屋”进学校进社区、“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推进全民阅读;开展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送文化下乡”和“我们的美好生活”文艺志愿服务、“百团千场”惠民文化演出等,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任务,坚定不移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着力培育文化之精髓,不断丰富惠民文化举措,全面深化河套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为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