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临河区的镜湖、青春湖四周绿树掩映、芳草连天,沿岸农家乐、民宿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游客纷至沓来。
6月7日至10日,2024年巴彦淖尔市端午节龙舟赛在磴口县北海湿地公园举行,约2.3万名市民、游客慕名而来,共赏龙舟健儿劈波斩浪之姿,感受传统龙舟赛的魅力。
……
当下的巴彦淖尔,深度融合“诗”与“远方”,处处是景、时时可游。
一年来,我市聚焦办好两件大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今年1—3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498.61万人次,同比增长356.23%;实现国内游客花费57.17亿元,同比增长382.77%,同比增幅全区排名第一。
高位布局 靶向发力
擘画文旅融合新蓝图
端午假期期间,乌梁素海碧波荡漾、水鸟蹁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乌拉特中旗的塞外塔拉草原度假景区这段时间景色宜人,游客们在草地上撑起帐篷,嗅着泥土和绿草的清香,观赏绚丽晚霞,看繁星满天。
露营成为我市周边游的“新晋网红”,金马湖畔露营基地、非遗小镇等18家风格不同的露营地深受市民和游客的欢迎,拓宽了全市假期旅游市场。
……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一年来,我市聚力把好文旅发展“方向盘”,坚持“融合”“创新”“开发”的发展理念,整合文旅资源、突出产业特色,在驱动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努力构建“文旅资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产业发展‘一盘棋’”格局,有力促进了我市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为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组建市文旅投公司,用好用活国家、自治区、市文旅政策,争取各类资金8000多万元、落实好《巴彦淖尔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巴彦淖尔市打造“旅游四地”实施方案(2024—2025年)》等一系列科学规划,不断推动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布局谋划、招商引资、落地建设,不断夯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根基,促进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围绕“旅游四地”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临河区浩彤旅居式康养度假地、镜湖自驾游+露营基地、五原塔尔湖镇梨园露营地等18个项目建设。努力推动临河区河套民俗文化印象体验地、漠南旅游休闲酒店和研学基地、乌拉特中旗亚高原体育综合训练基地、乌拉特后旗温泉康养小镇等项目落地落实。围绕乌梁素海,争取5000万元实施景区设施提升、景区运营和阿力奔草原度假区建设、文化旅游研学基地、景区智慧化管理4个项目。
夯基提质 丰富载体
文旅共兴激发新动能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渡·阴山自驾线路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越野爱好者。“如今,人们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越来越趋于理性,不再扎堆那些热门旅游城市,而是更倾向于选择有特色美食美景和接地气的民俗风情,能为游客提供极具性价比和魅力的旅游体验。”来自北京的越野爱好者闫波说。
沿着巴彦淖尔“‘几字弯’头·锦绣河套”乡村旅游线,走进最美乡村,享受田园风光。
华灯初上,到临河区黄河湾步行街看金川河映照着游船画舫、亭台楼阁,仿古建筑飞檐斗拱、层楼叠榭,感受人文与美景的绝妙融合。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是“诗与远方”的牵手相伴。一年来,我市聚焦旅游生活化、体验化趋势,从供需两端发力,相继推出“三北奇迹”生态治理游、“千年基业·畅游黄河‘几字弯’”、“寻河套民俗 感悟黄河文化”研学游、跟着赛事去旅游等10条精品线路,一系列“可感知、可触摸、可消费、可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提升着巴彦淖尔的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今年“五一”假期,我市入围神州租车西北地区车辆预定出租率最高城市榜单,并在去哪儿网最受欢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榜单中排名第三。央视连续两次聚焦,央广网、人民网、中国农网、新浪网央视新闻、中国食品网及自治区各大主流媒体等也相继报道,全网相关视频、文章点击量超千万次。
节会搭台 全民宣传
构筑文旅发展新格局
黄河岸边,明月之下,河套姑娘宛立静夜,眼中景、水中月、心中情交相辉映,似万物悄然生长,似静水深厚绵长,似月光纯洁静谧……舞蹈《月上河套川》全景式展示了勤劳善良的河套人在八百里河套川繁衍生息,共同创造着美好生活。
沉浸式表演《古风八百里》和花伞表演《葵香八百里》亮相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巴彦淖尔市主题活动暨首届河套民俗文化活动,广受好评。
《乌梁素海》《好大一棵树》和旅游推荐剧《巴彦淖尔等你来》等新作相继推出。
……
文化是历史的烙印,也是城市发展的精髓和灵魂。一年来,我市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挖掘巴彦淖尔文源、梳理巴彦淖尔文脉、塑造巴彦淖尔文魂,并在搭好“旅游”台的同时,专注唱好每一出“文化”戏,让城市“回头率”节节攀升。
在北京、重庆、呼和浩特、巴彦淖尔四城五地火热举行的五原黄柿子文化旅游季活动,让黄柿子火遍了大江南北,也让我市成为“五一”假期最受欢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之一。今年“五一”假期,我市累计接待游客123.35万人次,同比增长47.24%;累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8.34亿元。全市29家营业景区接待游客35.83万人次,实现景区旅游收入1329.92万元。
这项活动是我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取得崭新成果的一个缩影。一年来,我市塑造核心宣传品牌,深化城市营销理念,打造城市文旅IP形象,将城市IP与IP产品、IP线路、IP美食等活化链接。开展上宣式、圈层式、内嵌式营销,持续擦亮文旅品牌,通过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文旅宣传信息、短视频1700余条,点击量突破2亿次,多篇稿件被人民网、直播旅游网等媒体平台转载。用好“京蒙合作”“万里茶道”等平台,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呼包鄂乌等协同发展区域的交流合作,开展宣传推广活动。今年,我市计划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1000余场,现已举办春节元宵节、“4·23”世界读书日、“五一”劳动节和“5·19”中国旅游日四大系列主题活动500场。
从推进旅游为民到实施旅游带动,从推动文旅融合到促进交流互鉴,我市将全面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文旅产品,奋力谱写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