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丨巴彦淖尔:谱写民族团结的“同心曲”
发布时间:2024-06-11 11:31:06 记者:黄景莲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今年民族政策宣传月期间,我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等多个方面着手,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升级版”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抓紧抓实,引导各族群众倾心谱写民族团结的“同心曲”。


  政策宣讲“零距离”


  聚焦政策宣讲,扎牢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根基。我市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运用“六种载体”(一本辅导书、一本发展账、一张惠民卡、一套学生思政讲义、一张现代化发展蓝图、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四教融合”(面对面引领式教育、分享式自我教育、分众式学习教育、大众式宣传教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深入基层社区开展“一把手讲党课”“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讲故事”“驼背宣传队入户讲理论”等各类宣讲活动200余次,做到把“党的声音”讲全、讲准、讲深、讲活、讲实,加深各行各业各族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悟,推动各民族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当中。

  聚焦节庆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我市注重分类施策,创新平台载体,以“资源共享、文化共建、联合宣传、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原则,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节庆系列活动,做到真正让各族群众都参与进来。宣传月活动期间适逢“五一”假期、第十四届“中国旅游节”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比赛、送戏下乡、民族服饰换装体验、马背文化、手工艺制作培训班等各类活动50余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共建精神家园。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聚焦“走出去 引进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五一”假期,我市跨越千里赴江西抚州参加“骏马奔腾 豪情万丈”首届草原那达慕大会。乌拉特前旗乌兰牧骑带着爬山调、乌拉特民歌与抚州宜黄非遗同台表演展现南北方不同的民俗魅力,以展示乌拉特刺绣、芦苇画、羊皮粘贴画等文创工艺品,在现场搭建20顶蒙古包,让游客体验“男儿三艺”,观乌拉特戈壁红驼赛等特色民俗活动,不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巴彦绿业集团公司赴雄安新区参加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工作人员向参会人员作“天赋河套”品牌推介,展示巴彦淖尔50余种特色农畜产品,让消费者们现场品尝黄柿子、白莲脆、华莱士等优质农产品,并与雄安集团城发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以推动现代农牧业产业区域联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各族群众在产业振兴道路上全方位嵌入。

  聚焦旅游助力,打造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业态。我市依托秀美的山水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五一”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23.35万人,累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8.34亿元,连续两次被央视报道,以195%的增幅在去哪儿网最受欢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榜单中排名第三。特别是五原黄柿子文化旅游季活动在巴彦淖尔市、重庆市、北京市、呼和浩特市四城五地同步启动,央广网、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各大主流媒体对这次活动争相报道,农户黄柿子鲜果售价大幅上涨,同比增长65.8%,让各族群众更好分享旅游业发展红利,实现共享成果、发展共赢。通过在全市29家营业景区、景点的介绍词和讲解词中融入文明起源实证、民族交融历史、中华文化内涵,实现全市接待游客35.83万人次,景区旅游收入1329.92万元。


  推进固边兴边工作


  聚焦边境发展,加强新时代安边固边兴边工作。市民委深入边境旗县5个苏木、10个嘎查、40多余户,开展农牧民生产生活调查研究。调查组就共性问题广泛交换意见、交流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长期协作的途径和机制,共商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更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紧密结合。乌拉特中旗作为边境旗县,依托军地资源,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起了国防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配套的国防教育实训基地。在启动仪式当天,组织全旗40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为期3天的国防教育,让各族学员接受全方位的国防教育,强化国防素养和责任担当。乌拉特后旗妇联、就业服务中心、残联共同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巧手慧心”妇女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发展手工产业可以让各族妇女不离家就实现灵活就业,满足了妇女照顾儿童和老人、增加家庭收入的双重需求,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和生产生活特点进行精准化培训帮扶,引导各族妇女以创业促发展,以创业固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