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进七出”智能卡口前,一辆辆满载蒙古国煤炭、铜精粉的货车依次入关。
毅腾国际物流园区里,AGV无人驾驶车辆沿着指定路线有条不紊地将货物运送到指定位置等待卸载。
智慧管控中心内,60平方米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展示着口岸的运行状态,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着蒙古国车辆车牌、车辆异常停留等情况。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我市地处祖国北疆,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和内蒙古向北开放的前沿,也是华北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的重要枢纽。
一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殷殷嘱托,积极融入国家向北开放总体布局,不断拓展与蒙古国的合作空间,泛口岸经济蓬勃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上展现了新作为。
畅通道 通关过货屡创新高
日前,记者在甘其毛都口岸采访时正下着大雨,但AGV无人驾驶车丝毫不受天气影响,载着集装箱在监管区内灵活穿梭。在5G技术的支持下,车辆感应受阻时自动刹车,到路口自动减速,精准到达作业区完成卸货后,又自动进入下一个流程循环作业,可谓是科技感十足,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流程。“AGV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口岸的通关效率,还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运输过程的影响,确保了货物的安全。”园区负责人说。
为破解传统跨境汽运困境、提升通关过货能力、创新对蒙合作机制,甘其毛都口岸在全国首创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项目。自2022年7月该项目试运行以来,通关车辆已经由最初的日运行20辆次增至200辆次,日运输煤炭量由0.13万吨提升至1.3万吨。截至今年5月29日,AGV跨境无人驾驶运输车辆累计进口煤炭479.08万吨。
近日,AGV跨境无人驾驶专用通道测试通车并正式投运。专用通道全长4930米,宽17.5米,为双向四车道,由“两进两出”智能卡口和专用道路构成。专用通道的投入使用,改变了过去AGV跨境无人驾驶运输车辆借用公路通道运输的状况,不仅让运输更加安全高效,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日运行量创造了条件,也为以后中蒙双方AGV监管场所的联通奠定了基础。
以高效通关赋能高质量发展,是甘其毛都口岸落实“五大任务”的重要抓手。作为中蒙两国间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加快推动向北开放,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创新跨境运输模式为抓手,持续加强与联检部门的协作,深入推行贸易便利化措施,率先在全国现役边检机关中推出智能验讫章柜系统,实现验讫章出柜入柜计算机记录,率先推出运煤车辆GPS定位系统,实现对所有通行口岸运煤车辆全程监控。口岸贸易便利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3785.67万吨,同比上涨98.54%。今年1—5月,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682.49万吨,同比增长29.73%。
育产业 边境口岸焕发活力
据介绍,2023年,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8.57亿元,完成总税收2.73亿元,其中15家规上企业完成产值104.39亿元,工业总销售收入完成148.5亿元。全年累计入洗原煤1022.84万吨,同比增长80.70%,洗出精煤869.19万吨,同比增长82.45%。洗煤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04.56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88.18%。
为提升进口资源落地加工转化能力,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2024年,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积极开展“园区焕新”攻坚行动,吸引重大项目落地。
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赵勇告诉记者,2024年,口岸加工园区围绕产业布局科学规划,高标准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快推进旧生活区征拆安置、闲置资源清理、低效用地腾退等工作,为企业落地、项目建设腾出更多土地指标,扩大环境容量和市场空间,持续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优化助企服务机制,为引入优质项目、集聚高端要素、打造全产业链奠定坚实基础。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交汇点。口岸经济是以口岸为核心、直接或间接依托口岸而存在和发展的跨行业、跨地域、多层次的复合型经济。做好口岸经济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行走在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我们欣喜地看到,规划整齐的道路两旁又有不少在建的厂房,让人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正焕发出蓬勃活力,将会孕育出不可估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