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蒙肉羊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目前,华蒙肉羊种群数量达2万多只,其中繁殖母羊1.2万多只。市农科所畜牧研究中心主任王韵斐表示,新品种的培育将全面提升我市肉羊种业现代化水平。
为保证农民买到的葵花种子都是精品,实现丰产丰收,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种子不是精品就是废品”的质量管理理念,加强试验示范。三瑞农科常务副总经理陈海军说:“三瑞农科现自有知识产权食葵品种达20余个,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1%,部分地区达70%。”
向日葵盘转化食用果胶技术让向日葵盘变废为宝。内蒙古康斯特生物科技公司管理部经理张云翔介绍,通过高新技术转化,每吨2000元的饲用向日葵盘转化为每吨10万元的食用果胶。
……
一年栉风沐雨,一年春华秋实 。作为国家级科创平台,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一年来,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充分发挥集聚创新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等作用,聚焦种业振兴、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耕地地力提升等重点领域,依托自治区“科技兴蒙”农高区重点专项,累计组织实施54项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2023年,农高区总产值达149.13亿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良种繁育
突破肉羊全产业链发展瓶颈
“臀大、背宽、腰粗、尾巴短、腿短,是华蒙肉羊的显著外形特点。这是我们历时十几年培育出的新品种,不仅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饲料利用率高、肉用性能突出,而且适应性非常强,抗病能力也强。”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怀森介绍。
“这个品种的育成为巴彦淖尔地区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多羔品种。经过一段时间提质复壮后,可以逐步取代现有一些肉羊品种,进一步提高肉羊养殖经济效益,对于推动巴彦淖尔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市农科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文义说。
良种繁育是我市肉羊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华蒙肉羊是由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内蒙古大学、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市农科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培育的肉羊新品种,2023年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了新品种证书。王文义说:“通过优良品种的带动,可以把巴彦淖尔打造成商品羊的集散地和种羊的繁育生产基地,为全区乃至全国肉羊产业提供优良的种羊。”
华蒙肉羊的成功培育,激发了整个肉羊产业链的创新潜力。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构建“企业核心育种场+标准化扩繁户+规模化生产群”的育繁推体系,推动华蒙肉羊快速成为新一代地区主导品种,还将制定华蒙肉羊饲养、繁育生产、屠宰加工等相关标准,推动新品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预计到2030年,华蒙肉羊种群规模将达200万只。
创新擘画蓝图,科技实现愿景。为进一步推动肉羊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成立肉羊技术创新中心和肉羊产业联盟,与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联合建立博士科研工作站,围绕杂交繁育与规模化养殖、羊肉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肉制品安全与肉羊重大疾病防控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农高区富健源低胆固醇高品质羊油脂深加工项目、草原鑫河年加工1000吨羊肉熟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服务项目建成投产;富川肉羊精深加工项目及羊血提取免疫球蛋白生产车间建设完成并试生产;牛羊胃电胶囊、智慧数据指挥中心、牧场巡检机器人、全混合日粮营养平衡饲喂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和先进成果示范应用;肉羊副产品羊胎盘、羊肝、羊血、羊骨、羊皮等高值化应用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拓展延伸了肉羊产业链;羊畜产品交易中心启动线下运营;10万只肉羊高效养殖示范基地累计饲养量超9.2万只。
在草原宏宝、美洋洋、富川、草原鑫河等一批全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肉羊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农高区的带动引领下,截至2023年底,我市羊饲养量达2298.35万只,羊肉产量达31.91万吨,出栏量稳居全区首位。
聚焦种子振兴
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
河套灌区是国家重要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但河套小麦存在品种老化、产量不稳等问题。近年来,各级科研人员不断对小麦品种进行优选改良。市农科所联合内蒙古兆丰小麦产业化研究院选育出的国审春小麦新品种“巴麦13号”,在产量、适应性、抗病性、加工品质及营养品质方面全面超越河套小麦传统品种。2023年,“巴麦13号”在我市总计示范种植17.5万亩,平均亩增产99.22斤、亩增收178.6元,抽样实产亩均1200斤以上,最高亩产1366.92斤,创近年来自治区小麦亩产新高。“巴麦13号”现已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多地进行示范推广。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种业振兴方面,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重点围绕硬质小麦、肉羊、向日葵、玉米、高蛋白牧草、特色果蔬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其中,三瑞农科选育出具有丰产性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三瑞系列向日葵品种,大幅降低了农民用种成本,种植收益平均高于国外种子15%~20%。科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出科河799、中河玉919等具有高产、优质、耐密、抗性好、适应性广的科河系列玉米品种,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高质量的品种。
科技创新没有止境。市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主任杨蕾说,接下来还要与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这些院校合作,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力争用3到5年时间选育出在产量、品质方面超越“巴麦13号”的新品种,让“中国碗”里盛放更多的河套粮。
聚焦延链补链强链
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康斯特公司利用我市丰富的向日葵盘资源提取果胶和蛋白质,使科技成果真正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延伸了向日葵产业链。通过高新技术转化,低价值的向日葵盘变为高价值的、更有市场竞争力的食用果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保健品领域。目前,康斯特公司已建成年产1000吨向日葵果胶的示范生产线,年消化利用向日葵盘3000吨。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依托农高区创新平台集聚的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重点开展副产物综合利用、功能性食品开发等关键技术攻关,最大化实现产业前伸后延,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全产业链全面增值。
其中,内蒙古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肉羊副产品动物油脂,研发低胆固醇高品质羊油加工技术,对羊油进行多元化、深层次开发利用,技术成果已实现应用示范。内蒙古草原鑫河食品有限公司以肉羊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突破口,研发了羊肉熟制品加工和肉羊副产品羊胎盘、羊肝、羊血、羊骨、羊皮等高值化应用产品,让肉羊副产物变废为宝,进一步拓展了肉羊产业链。
此外,在生态环保方面,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主要围绕农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盐碱地改良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如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针对灌区水流条件复杂、多目标协同调度难度大等情况,开发出河套灌区信息化系统,解决了干渠调度断面在泥沙多、坡降缓、变幅大的条件下难以自动精准量测的难题;建成集灌溉、发电、分洪、生态补水等功能为一体的联合调度系统,提高水量调配能力,实现水资源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科学合理分配和调度。针对灌区耕地盐碱地占比大、农田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结构质量差、养分蓄供能力弱等核心问题,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及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开展了河套平原盐碱地治理、耕地质量提升等技术攻关,农高区全域10.32万亩耕地已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今年,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将紧扣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要求,以争创全国一流农高区为目标,继续围绕“农、高、科”要素,抓好科技“突围”工程,扎实开展科技赋能、人才引育、产业增值3项攻坚行动,持续推动农高区建设提质增效。农高区总产值预计达184.2亿元,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