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丨乌拉特中旗:牢记殷切嘱托 谱写奋进篇章
发布时间:2024-06-05 11:43:40 记者:希吉乐 通讯员:菊娜 文/图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六月,乌拉特草原草木青青、鸟鸣啾啾,目之所及,一片生机勃勃。

  一年来,乌拉特中旗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巴彦淖尔的深情厚爱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奋力推动全旗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共植“青绿”护家园


油菜花盛开的乡村

修复后的乌拉特草原

  微风习习,绿草茵茵。在石哈河镇2.99万亩和新忽热苏木1.2万亩人工种草项目现场,新种的草苗已经破土而出,点点生机铺满大地。

  乌拉特中旗是自治区二十个边境旗市区之一,辖区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3223.55万亩天然草场,473.97万亩林地,17.56万亩湿地,是我国北方一道极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乌拉特中旗阴山南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计划投资5200万元,将完成生态综合治理面积8.78万亩。“2024年—2026年乌拉特中旗预计完成生态综合治理面积52.17万亩,修复面积130.27万亩。目前,阴山南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已全面开工。”乌拉特中旗林草局资源监测中心主任何介富说。

  据了解,乌拉特中旗拟实施的“三北”六期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项目将于2024年—2026年陆续开展,计划总投资10.48亿元。项目分为4个子项目,其中,阴山南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拟投资2.32亿元,栽种乔木林0.4万亩、灌木林27万亩,封沙育草15万亩,建设小型水利水保设施281处。

  一年来,乌拉特中旗紧扣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目标,抢抓时机、紧盯调度、统筹推进,扎实推动“三北”工程及防沙治沙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落实落地,阴山南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

  如今,通过各种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全旗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境内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与数量均有所增加,整体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发展。


  同心共育“石榴籽”


  乌拉特中旗是一个由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土家族等多民族聚居形成的边境旗县,境内有中蒙边境线181公里,在这里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描绘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画卷。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紧密结合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工作要求,牢牢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将民族团结进步的意识深耕各族群众心中。该旗制定出台了《乌拉特中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实施方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分工方案》等制度文件,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民族团结和国防教育资源,打造自治区首个具有时代性、原创性、示范性的国家级全民国防教育实训基地,推动守边固边教育、红色基因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军事国防教育融合发展。依托乌拉特中旗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等文艺团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

  巴音乌兰苏木整合闲置资源,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流动车”,定期开展民族政策宣讲小课堂。搬出来一张桌子,几十把椅子,就布置好了理论宣讲的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理论宣讲员用贴近群众的语言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党的惠民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融入宣讲中娓娓道来,让围坐在一起的牧民群众听着更亲切,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在乌拉特中旗“国家的孩子”五老工作站,整个墙上挂满了乌拉特中旗“国家的孩子”个人资料照片,站长张健正在为参观的学生讲述这些“国家的孩子”的故事,一段段故事背后,蕴藏着“国家的孩子”对党、对草原、对养父母的深深感恩之情。“讲好‘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草原的哺育之恩,让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历史佳话代代相传。”张健说。

  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乌拉特中旗深入挖掘创建“六联共建”“农牧结亲”、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政军警民合力守边固边、边疆“五个一”等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的特色新载体,绘就出一幅北疆各族儿女在党的引领下,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幸福画卷。


  项目建设“加速跑”


糯玉米加工车间

二狼山白绒山羊产业园生产车间

  企业车间,工人铆足干劲赶制订单,生产有条不紊;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等来回穿梭;合作社里热潮涌动,景区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乌拉特中旗立足“产业规划、区域布局、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旗域经济总体思路,全力以赴推进“三大攻坚战”“四争”“五大创建”整体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综合实力实现新攀升,发展能级实现新跨越。

  乌拉特中旗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导向,全力以赴抓投资、稳增长、上项目、兴产业,一批规模体量大、质量结构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落地开花,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强动力,积蓄了更大潜能。

新能源生产基地

  在甘其毛都镇,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50万千瓦灵活性绿色供电示范项目开工。其中,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是2024年自治区开工建设的最大单体新能源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约65.2亿元,计划全部于2024年底一次建成投产,建成后年预计发电量52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242万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加快推动内蒙古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金泉站货场封闭改造工程项目、海流图镇春锦食用菌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德岭山镇垚晨启欣、和茂牧业供水管网新建项目、温更镇“一镇一品”亿博十万只羊集约化养殖示范产业园建设二期项目……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重大项目,让人真切感受到乌拉特中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向上曲线”。

  为推进工程进度,乌拉特中旗对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做好立项、用地等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推进。完善项目推进难点收集、堵点破解机制,建立项目问题台账,做到事有人管、题有人解。


  特色产业富百姓


  乌拉特中旗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品”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化、精品化、规模化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让特色产业成为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香饽饽。

  德岭山镇“义堂红”辣椒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海流图镇智慧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新忽热苏木“芯小羊”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甘其毛都镇红驼产业园区、巴音乌兰苏木乌拉特“枣骝马”产业示范园……

  走进乌拉特中旗各苏木镇,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标准化程度高、持续发展能力强、带动农牧民增收效果显著的富有本土特色的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正在不断涌现。

  辣椒产业是德岭山镇农业破局突围的支柱产业,德岭山镇利用“一镇一品”发展契机,全力创建德岭山镇义堂红辣椒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围绕种质建库、种苗繁育、田间植保、耕采机械、仓储转运、初深加工等十大环节进行布局。该镇坚持“企业引领、政府支持、合作社(农户)参与”的原则,整合龙头公司的市场和资金优势、党组织的组织和基地优势、种植能手的技术优势,全力提升农业产品供给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德岭山镇立足辣椒特色产业和“义堂红”品牌,深入推进育苗拱棚,建设高标准玻璃育苗棚、日光温室、辣椒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现育苗、管理、采收全程保障,逐步推动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全覆盖。

  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石哈河镇积极贯彻旗委、政府创建“一镇一品”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园区)的要求,围绕“旱”字做文章,以打响“五彩石哈河”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稳定小麦、荞麦、油菜籽以及杂粮杂豆和鲜食蒜等特色农产品,同时吸纳本土加工企业,不断完善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五彩石哈河”旱作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为不断擦亮“绿色、有机”农产品标识,石哈河镇积极倡导“高塔儿梁”“套宽”等企业品牌提升品牌意识,构建以“区域公共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的三级品牌矩阵。目前,全镇已成功认证了14万亩有机土地。获证绿色食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覆盖面积260亩。石哈河旱地小麦、莜荞麦等5个农作物被纳入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只有抓住发展特色产业这个“牛鼻子”,才能促进产业兴旺,更好发展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乌拉特中旗强力推进“一镇一品”,以“加工、品牌”为核心环节,打造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示范园,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促进乌拉特中旗旗域经济“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