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丨乌拉特前旗:感恩奋进新征程 昂首阔步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4-06-05 11:35:48 记者:张杰/文 张杰 周文廷/图 编辑:乔萍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六月的乌拉特前旗,一城山水满城绿。

  一年来,乌拉特前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奋力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乌梁素海

  初夏的乌梁素海,波光潋滟,水鸟蹁跹。

  2023年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他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关心与关怀,化作前行动力;信念与信心,为新征程壮行。

  一年来,乌拉特前旗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抓落实,坚决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厚爱。

  近期,在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随处可见各嘎查党支部组织的大型残膜回收拖拉机在清除田间地头的白色污染。

  “我们使用薄膜已经30多年了,以前都是直接翻在地里,对土壤污染很严重,不仅不利于庄稼生长,同时对旁边乌梁素海也会造成严重污染。”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阿力奔嘎查村民王喜说。

  近年来,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大力推广无膜浅埋滴灌种植技术,加大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破解面源污染、残膜回收“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还农田以新绿。

  “残膜回收是农业‘四控’行动之一,也是推动乌梁素海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重要举措,对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有着重要作用。”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局乌拉特前旗分局负责人王璞说。

  2023年,乌拉特前旗投资2120万元在苏独仑镇建设芦苇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园,通过将乌梁素海芦苇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资源饲料化利用,年消耗芦苇和农作物秸秆各1万吨,生产饲料2万吨,实现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生态环保共赢。

无醛芦芯板生产车间

  引进积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在乌拉特前旗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工程(无醛芦芯板)项目,实现了乌梁素海区域芦苇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

  一年来,乌拉特前旗全面聚焦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坚决打好黄河生态治理保护、乌梁素海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节水增效、节能减排降耗“五场攻坚战”,通过应用新技术,深入推进“四控”与生态治理互相促进。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目标,坚持技术集成、企业运营、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注重政企联动、建管运行一体化,重点围绕乌梁素海流域,着力探索构建农业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努力将乌拉特前旗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特色农业绘就新“丰”景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占地830亩的塔汗其嘎查新优特高端果品基地内,微微泛红的契丹香果挂满了枝头,微风拂过,散发出阵阵果香。

  “我们塔汗其嘎查与河北尚鸿林果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党支部+企业+基地+农牧民’经营管理模式,打造旱地绿色优质高端果品输出基地、休闲观光采摘基地、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与企业积极研究开发林下经济,通过高效利用土地,进行果树套种西瓜、小麦,增加农牧民收益。”白彦花镇塔汗其嘎查党支部书记王勇军表示,目前,二三期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开展,一期工程研究的新品种“契丹红”“契丹香果”已于去年量产,带动嘎查经济增收12.45万元。到2025年进入盛产期,每亩产果量将达到4400斤以上。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辣椒苗迎来了移栽的好时节。大佘太镇万亩辣椒产业园里,随处可见正在忙碌的椒农们,只见他们左手扶苗、右手填土,动作麻利,运苗、填苗、移栽一气呵成。“我们将‘佘太红’辣椒品牌建设逐步打造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发展致富的主导特色产业,‘辣’动产业发展新速度,‘椒’出民族团结新答卷。”大佘太镇党委书记说。像大佘太镇这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涉及每个苏木镇。

  ……

  一年来,乌拉特前旗充分发挥大佘太镇土地优质、农产品品质优良等优势,建设“佘太红”万亩辣椒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健全完善冷藏、仓储、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带动全旗辣椒种植面积突破7.8万亩,应用水肥一体化、北斗导航自动耕种等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土地利用率8%以上,亩均节水120立方米,纯收入达到3500元,较传统农作物亩均增收2000元,实现了土地利用提效、水资源利用节约、种植效益提升的目标。

白梨脆香瓜丰收

  截至目前,全旗累计培育引进佘太酒业、朔河禾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天衡制药通过“蒙”字标认证,昌兴达、丰达源等3家企业的昭君红有机枸杞原浆、五谷杂粮谷米等23款产品获得“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授权,明安黄芪、黑柳子白梨脆甜瓜、先锋镇芦耳等“两品一标一新”农产品达到85个,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智慧园区“遍地开花”


  一年来,乌拉特前旗依托乌梁素海南岸、西岸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结合实际抓好科技“突围”工程,大力推广智慧农业,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控、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破解农作物精准管理难、实时监测难等关键问题,以智能化、信息化助力农业生产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

无人机植保

  在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采用无人机植保、北斗卫星导航自动耕种等现代化农业技术,亩均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0%。

  “从去年种植玉米的情况来看,采用黄河水澄清滴灌水肥一体化浇灌模式,亩均用水比传统黄河水漫灌节水50%左右。农户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达到农民增收、降水增效,实现高质生产。”示范园负责人白恩泽告诉记者。

引黄滴灌玉米示范基地

  眼下正是玉米浇灌的关键时期。在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阿日齐嘎查“智慧农田”示范基地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室,工作人员在事先设定好的智能机上轻轻一点,滴灌用水、有机肥数字化智能一体机便开始运转,吸肥、搅拌、灌溉即刻完成,一株株嫩绿的玉米苗在自动滴灌模式下获得精准滋养。

  “通过手机就能启动浇水、施肥程序,不用跑到地里开开关,而且还能自动轮灌,省事又省水。”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马卜子村“超级农田”智慧节水示范园负责人姜永伟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起园区的新“宝贝”。该示范园采用了远程自动供水、智能配肥施肥、高效轮灌等技术,实时监测和预警土壤墒情,形成了统一配套的高效种植模式。在种植过程中,园区改变了传统滴灌种植模式,通过缩小陇距、株距,扩大行距,让每一滴水精准到达作物根部,变“浇地”为“浇作物”。

  ……

  一年来,乌拉特前旗通过发挥园区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全旗现代化机械使用率达到86.7%,北斗导航自动耕种、水肥一体化、密植高产等技术广泛应用,大佘太镇玉米单产达到1421.5公斤,刷新全市纪录;新安镇的向日葵单产达到349.81公斤,刷新全区纪录。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乌拉特前旗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凝心聚力谋发展,稳步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