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
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探索,找到适宜这里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总体上看,内蒙古的草原已经过牧了,要注意休养生息。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考察时强调
沃野平畴,风吹麦浪。
又是一年芒种时节,河套平原上的小麦正在抽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2023年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察看土壤、种子样品等展示,详细了解我市开展盐碱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推动科学灌溉、推广现代农业的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
一年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化作实际行动,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坚持科技兴农强农,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让现代农业发展更有“科技范儿”
又是一年芒种时节,河套平原上的小麦正在抽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如今,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和数字化系统,让农业生产高质更高效。 本报记者 胡东育 摄
站在乌梁素海南岸,便可望到平原之上的生机勃勃田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月的示范园内,一片生机勃勃。从空中俯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万亩大田宛如一块绿色的巨型“画布”,玉米、小麦、辣椒长势喜人。
乌拉特前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南岸,总面积98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4000亩,辐射带动周边面积5800亩。园区从2020年开始建设,由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投资1000万元规划建设,是乌拉特前旗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今年,我们园区依旧采用‘企业+基地+科研院校+社会化服务’运行模式,包括小麦套辣椒、玉米密植滴灌高产试验、玉米品种比试验玉米全覆膜节水种植、玉米‘三优两增’全程机械化示范、糯玉米高产栽培、辣椒全程机械化示范、番茄全程机械化示范等12个片区。”正在园区内查看小麦长势的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白恩泽自豪地介绍。在这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不断探索升级,经集中试点示范进而得到复制推广。
“一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白恩泽感慨道,“一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管理过程中更加精细,最大程度发挥园区的示范作用,为周边的农户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经验,在绿色防控和种植端技术上进行提档升级,在节水控水、精准施肥上下了大力气,争取在节水控肥的前提下让农作物产量提升。”
“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了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以高标准农田改造为基础,着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常态化实施农业控肥、控水、控膜、控药“四控”行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向绿而行”。
作为一名种粮大户,白恩泽对于近些年在种地上发生的变化感受颇深:“以前种地没有‘环境’这个意识,大水漫灌、用肥无度。现在,示范园区采取精细化耕作,运用北斗导航播种技术进行种植,每亩可多种植1200株左右,利用率可增加8%。同时,改大水漫灌为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让水、肥、药的使用率更加科学精准。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能省水30%左右、省肥20%左右,产量却至少增加10%,成本降下来了,效益却提高了。”白恩泽掰着手指一笔账一笔账地细算。近些年通过盐碱化改良改造、黄河水澄清滴灌等技术的实施,使当地的耕地质量有了飞跃性的提升。
节水灌溉设施 本报记者 胡东育 摄
今年,该园区根据去年的试验数据,进一步优化品种以及密度等多项重点技术,总结推广适合河套地区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利用30多个品种开展7000株密度种植品比试验试种,从而更好地筛选适宜密植的优良品种。园区总结去年工作经验,从节水灌溉、农艺措施和节水设备方面进行了改造,推广运用内镶贴片式滴灌带、井电双控技术、玉米的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等,并采取小麦套辣椒高效种植技术,升级优化智能化运用中心,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多措并举增加现代农业发展科技含量。
“总书记说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要在种植技术端不断摸索创新,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白恩泽表示。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无人机植保、北斗卫星导航自动耕种等现代化农业技术,亩均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0%。如今,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和数字化系统,让农业生产高质更高效。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探索,找到适宜这里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一年来,园区在坚持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带动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园区的标准和水平,从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科技应用等方面发力,保证园区达到探索新模式、推广新技术、展示新品种、培育新农民的“四新”目的。
“一年前,总书记来到我们的试验田,当时看见总书记健步向田间走来,我紧张又激动。”回想起与总书记交流的场景,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刘俊难掩内心的激动说:“对农作物产量、农民增收与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总书记问得很细致。”
“总书记对我们农业农村农民非常关注,也非常关心,作为一个农业人,我们觉得挺自豪的。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认认真真地落实下去,想尽一切办法把现代农业新技术,更多更快地推广到农牧民中。”刘俊表示。
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面积约4000亩,按照“农牧兼具、种养结合”的思路,将小麦、玉米、葫芦、辣椒、番茄种植和肉羊养殖等方面农牧业主推技术进行集中试点示范。
“近年来,我们大力繁育、推广本地优良农作物品种。比如‘巴麦13号’,就是河套地区有代表性的品种,我们应用了北斗导航自动耕种、智能灌溉等新技术,每亩能产1100斤小麦,相比主栽品种亩增产近100斤。”刘俊说。
乌拉特前旗通过高标准农田打底、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在小麦种植、管护过程中推广运用北斗导航、水肥一体化、科学配方施肥、飞机喷防管理等现代化智能化的农业技术越来越多,确保小麦播在适播期,施肥、用药在合理期,“饮水”“吸肥”科学配比、精准到位。
一年来,示范园区广泛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和精心管理、集约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益,有效推动乌拉特前旗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园区里还增加了玉米的看禾选种平台,展示40多个玉米品种,通过观察,选出更多适合当地的新品种进行推广。去年在园区里实施的玉米的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今年在全旗的玉米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全域的推广,这项技术可以大面积提高当地玉米产量,为国家粮食生产作出更多贡献。
“今年我们和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开展园区经营主体培育和科技指导,让园区的功能发挥得更突出。”刘俊介绍说。
在示范园区带动下,2023年,巴彦淖尔市粮食总产量达58.89亿斤,比上年增加7200万斤;建设各级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区、示范片113个,集中展示推广31个大类95个优良品种以及26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全市各类示范区农作物产量增加10%~15%,亩均降本增效约300元。
“以后的干劲更足了。作为一名工作了30多年的基层农技人员,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勇于创新、大胆攻关,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并积极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为巴彦淖尔市现代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刘俊说。
风吹过园区里的一片片田地,涌动着的是“河套粮仓”的希望,也是巴彦淖尔助力内蒙古全力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