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我们的好消息 | 精打细算 用好每一滴黄河水
发布时间:2024-06-05 10:14:56 记者:袁雅芹/文 马利红/图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夏日,河套灌区沃野碧翠,万物蓬勃生长,新的丰收正在孕育。纵横交错的灌排渠道如一条条金色绸带,指引着黄河水润泽八百里河套大地。

  2023年6月6日,在巴彦淖尔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在“微缩版”河套灌区的沙盘前,他驻足良久。从历史沿革到山川地理到工程技术,再到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河套灌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等方面,总书记详细听取汇报。

  “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要继续完善提升,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同时要量入为出,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可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殷殷嘱托,绵绵厚望。河套灌区发展之路,豁然开朗。

  365个日夜苦干实干,365个日夜奋勇争先。一年来,我市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四水四定”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水管理、深度节水控水、水利工程建设、灌区体制改革等各项重点工作,推动灌区高质量发展。

bynewb0605005_001_01.jpg

韩中海操作闸门运行系统


完善设施

提升灌区工程保障能力


  作为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河套灌区是自治区的农业用水大户。做好河套灌区农业节水工作,对于自治区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眼下,河套灌区全面进入夏灌耕种用水高峰期。在总干渠下段堤岸上,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总干渠分中心副主任韩中海指挥施工人员植树、搭建封顶板、平整旱台、修整渠堤……

  “我们正在进行的是总干渠下段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完工后可实现全年节水9122万立方米,相当于可以增加23万亩农业土地的灌溉用水。此外,能满足干渠大流量运行需求,原本要用10天完成的输配水,现在仅用8天就可以完成,灌溉进度将大大加快。”韩中海说,“这项工程投资大、建设任务重,我们不断优化施工流程、加快施工速度,细化管理措施、严保工程质量,希望能给总书记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3年,我市引入社会资本23.13亿元,启动实施内蒙古黄河干流水权盟市间转让二期工程,对河套灌区复兴灌域、长济灌域和总干渠下游进行节水改造和配套信息化建设等,可新增节水能力2.01亿立方米。

  近日,“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项目义长灌域通济干渠、南三支分干渠渠道衬砌主体工程完工,通水运行状态良好。此次共有29.644公里输水渠道实现高标准硬化衬砌,增设附属设施1319座(个)。通过工程的实施,能够实现五原县4个乡镇、乌拉特前旗1个乡镇的输水渠道安全运行,同时可以改善因河水洇渗造成的周边农田土壤盐碱化问题。

  一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12.46亿元,衬砌渠道290.1公里,新增节水能力0.96亿立方米。此外,河套灌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试点项目,其中配套实施以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建设为主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00万亩,成为工程节水的又一次探索。2023年还争取到总干渠第一、第四分水枢纽除险加固工程等4项增发国债水利项目,总投资1.63亿元,为河套灌区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化建设

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


  面对日趋紧缺的来水量,我市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要继续完善提升,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总书记的一番话,让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供排水管理处副处长周友文至今倍感振奋。“一年来,我们铆足干劲儿,攻坚克难,通过制定调度计划、压减非生育期用水量等举措,让水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灌区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友文边说边拿出手机,打开河套灌区信息化工程综合业务查询系统APP,屏幕上立刻呈现出地名、水位、闸门开启高度3个栏。

  “通过现场自动采集、自动汇总、远程传输,每间隔5分钟中心便会收到一组自动传送的新数据。”周友文说话间,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50米长的数字墙便有了数据滚动调整。数字墙上河套灌区数字孪生应用平台尤为显眼,需水评估、水量调配、方案对比、灌溉调度、水权系统等实时画面清晰可见。

  “这是今年新建的平台,实现了物理灌区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虚拟映射。在系统中,通过遥感数据与地面监测站结合,可以快速、精准掌握灌区需水、用水情况,并实时反馈到系统中,使分水调度更加高效、准确。”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信息化处信息化科科长姜杰介绍。

  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建成1284处通信站点和2141处数据监控点,水利通信专网实现灌区全覆盖。一年来,义长、永济灌域建成投运38处直口渠流量监测、视频监控站点。全面推进“数字二黄河”决策支持系统打造,建设各类信息采集设施256处,开发3个业务应用与管理系统,实现了总干渠全线信息化监测管理目标。扎实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试点工作,永济灌域完成试点工作方案和项目申报。7项灌区信息化标准规范通过自治区审核并作为巴彦淖尔市地方标准公开发布。

  “总书记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让我感觉到我们以前所做的事情、所努力的方向是对的,效果是好的。”姜杰从事信息化工作18年,他介绍,未来,他们将强化河套灌区信息感知、资源共享、决策支持、泛在服务等体系构建,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提高“四预”能力,打造具有河套特色的一流现代化灌区。


优化制度

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总书记的告诫与叮嘱,正在化作全市水利干部职工脚踏实地用好每一滴黄河水的实践。

  一年来,我市探索通过农业水价改革、优化体制机制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市已将国管农业用水价格由原来的0.103元/立方米调整为0.154元/立方米,积极开展群管水价实行协商定价工作、磴口县地下水资源费改革试点工作等,水资源费改革初见成效。同时,我市还探索实施节水奖励,搭建二级水权交易平台推进区域内水权交易。

  在优化体制机制方面,我市将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所属7个分中心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调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水费收缴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彻底解决“以水养人”问题。我市对全市2381个群管用水组织进行整改、撤销、重组,成立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358个,解决了过去管理制度不规范、水费计收混乱、管理低效无序等问题。我市还研究制定了巴彦淖尔市农业灌溉节水条例,推动农业节水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巴彦淖尔正在以实际行动不负关怀、不负信任、不负重托,以建设“全国一流灌区”为目标,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