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我们的好消息 | 茫茫沙海 披绿生金
发布时间:2024-06-05 09:58:14 记者:张静/文·图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2023年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巴彦淖尔时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

  今年6月初,记者在杭锦后旗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示范区采访看到,一个个边长1.2米的稻草方格牢牢地锁住了流动沙丘,一片片网状结构连在一起。杭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段光硕深知在沙漠中种活一棵树的不易,他抚摸着刚吐新绿的沙生植物感慨:“我们脚下的这几万亩流动沙丘,今年在大家的努力下,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年来,巴彦淖尔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牢牢抓住防沙治沙关键,种绿、护绿。2024年全市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300万亩以上,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1717552507415094447.jpg

杭锦后旗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示范区绿意葱茏


科学治沙 绿富同兴


  在杭锦后旗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示范区,高耸的沙丘上,工人们在稻草方格里栽植梭梭。大家配合默契、分工协作、干劲十足,新栽下的一株株梭梭在微风中摇曳。沙坡下,一排排树苗迎风挺立,为沙漠增添了生机。

  今年3月以来,杭锦后旗抢抓植树大好时机,在沙区实施灌木造林,梭梭成活率达到85%以上。截至目前,杭锦后旗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示范区已完成1.8万亩的工程治沙任务、1.7万亩的灌木造林任务。

  治好沙,得有好办法。乌兰布和沙区先后实施了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规模化治沙、蚂蚁森林等项目,在流动沙丘上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等生态修复方式,辅助“封”和“禁”的措施,促进了荒漠植被的自我修复。原来的流动沙丘变成了如今的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林草植被明显增加,生态环境面貌有了实质性的改善。

  “总书记来到巴彦淖尔,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大家信心更坚定,劲头更足了。一年来,治理示范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漫漫黄沙被稻草方格覆盖,到处是新栽下的梭梭等沙生植物幼苗。”段光硕信心满满地说,“我们通过取沙腾地,打造了以梨、酸枣、新疆大沙枣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园,面积2000亩,还准备打造林下经济带,发展以防风、黄芪、山药等中药材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发挥企业的力量,依托产业发展促进沙漠治理,持续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

  “现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压沙造林、保护生态已经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我们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治更多沙,栽更多树,在大漠上创造新奇迹,共同守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大漠中,清瘦的段光硕目光坚定,信心十足。

  时光荏苒,一年步履坚实。乌拉特后旗西补隆林场深处,由沙柳、稻草、芦草、蒲帘、聚乙烯网纱、合成纤维阻沙袋、石头等14种材料做成的各式沙障铺展绵延在沙地上,成为阴山脚下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景观。从苦干到巧干,从肩挑手扛到科学治沙,一系列转变在巴彦淖尔防沙治沙的攻坚前沿不断上演。

  在乌兰布和沙漠连绵起伏的沙地上,整整齐齐排列着蓝色的光伏板,阻挡了肆虐的风沙。在这里,防沙治沙与风光工程擦出“绿色”的火花,让荒芜“变出”了一片生机。

  磴口县蒙能能源有限公司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内,工作人员将芦苇切成段,用铁锹把芦苇段压进沙子里。磴口县蒙晟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谦介绍,磴口县芦苇比较多,他们正在实施芦苇沙障试验,把芦苇用在光伏沙障上,防沙效果好的话,准备大面积推广。磴口县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开辟“板上产绿电、板间长绿草、板下生绿金”的融合发展新路径,形成光、林、草相结合的林沙产业新模式,目前光伏装机162万千瓦,板下种植梭梭、四翅滨藜等耐旱沙生植物2.29万亩。

  我市本着“因地制宜、科学治理、治用并举、三生共赢”的思路和原则,统筹电、水、土,统领点、线、面,分沙漠沙地、阴山北麓、河套平原三大区域,科学布局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到2030年,我市一体化工程新能源装机规模总量将达到1590万千瓦,其中新增装机容量480万千瓦。2024年,一体化工程装机容量510万千瓦,完成生态治理33.28万亩。

  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我市适度发展治沙产业,形成了生态光伏、肉苁蓉、酿酒葡萄、中药材等产业,产业治沙面积90万亩。随着治沙产业日益多元化,我市在沙漠中探索出一条绿色产业链。

 

0605003_001_02.jpg

段光硕查看沙木蓼生长情况


接续奋斗 治沙之路永不止步


  一片片草方格扎下,一条条防沙林带建起,一行行沙柳柠条平茬复壮……巴彦淖尔在防沙治沙路上不断书写新答卷。

  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重中之重。巴彦淖尔境内乌兰布和沙漠面积506万亩、巴音温都尔沙漠面积1500多万亩、苏集沙地面积60多万亩,是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

  一年来,我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排头兵,努力建设新时代防沙治沙模范区。按照“以水定绿、分区施策、因害设防”原则,编制实施方案,将全市分为沙漠(沙地)综合治理区、阴山及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区、河套平原建设区、湿地保护修复治理区四个区域,集中各类要素资源,打破项目行政界限,采取乔灌草结合、造封飞并举、带网片推进的综合治理措施,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计划到2030年,完成治理面积3429.14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从30%提高到61%,林草覆盖率由41%提高到51%,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大幅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生态状况显著改善。2024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300万亩以上。

  从漫漫黄沙到绿意葱茏,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一代又一代巴彦淖尔人传承发扬“困难面前不低头 敢把沙漠变绿洲”的精神,牢记嘱托,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