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局》是一部反传销的好教材
发布时间:2024-06-04 11:20:31 文:李旭(天津)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从事反传销工作十余年,遗憾看不到一部真正深刻揭露传销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书畅的这部《黑局》填补了这一空白。《黑局》不管是跨越时空展现传销进入中国后的前世今生,还是对传销中从高层操盘手到底层受害者人性最深层的透视,其跨度之大、程度之深,堪称同类题材作品的里程碑。作品能写到这种深度,这得益于书畅接触传销、直销二十余年的丰富阅历。为了深入了解传销,她多次走进传销人员的世界,和传销人员“甘苦与共”,与传销头目斗智斗勇,并接触到很多传销界鼻祖级人物,了解了众多不为人知的传销黑幕。作者高屋建瓴,挥洒自如,整篇小说极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书畅是传销的见证者和研究者,而我则除此之外,还是传销的亲身经历者。我深陷传销近两年,深知传销的危害,脱离传销后,我抱着救赎的心态,投身于民间公益反传销,并于2009年成立“反传销协会”,从当初的单打独斗到民间反传销的“集团军”作战,十余年来直接解救的传销受害者达上万人。其间,也见证了1998年禁止传销以来,传统传销转战互联网,变换各种“马甲”不断升级换代的整个过程。

2004年,我陷入了一个传统的北派传销组织。这个组织属于低端传销,上当受骗的人年龄较小,以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毕业或者未毕业的大学生占很大比例。主要特征是异地邀约,吃大锅饭、睡地铺,一个家住10人左右,集中上课,以磨砺意志为假象,条件比较艰苦。有的组织有控制手机、非法拘禁等限制自由的情况。以传销惯用的奖励分配“五级三阶制”为制度,一般假冒一家公司,以卖化妆品或者保健品为名,实际上产品只是一个道具,都是一些三无产品或者根本无产品。这与《黑局》中通过王小丫的回忆所讲述的传销早期形态很相似,读《黑局》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经历和解救过的传销亲历者所受到的伤害。那时的传销本质就是“先约,约不来骗,骗不来抢”,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

与此同时,在南方打着“连锁销售”“自愿连锁经营业”“纯资本运作”“商会商务运作”“民间互助理财”等旗号的南派传销组织也由南向北扩散,这种升级版异地传销一改北派传销的吃大锅饭睡地铺,以考察项目、开店做生意、旅游探亲等为名把新人骗到外地,然后以串门拜访为由,进行一对一洗脑,来去较自由,吃住条件好,有一句稍显夸张的话叫“北派打地铺,南派住别墅”。南派由于参与的人层次较高,经济能力较好,一般租住高档小区,以家庭为单位,当然有些相对低端的体系参与者也不乏农民、打工者、大学生。南派传销理论更完善,印刷了很多非法出版物、光盘等,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这种升级版传销“高端大气上档次”,从南向北扩散到全国各地,参与者以年龄三四十岁、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人为主。传销正在向高层次、高智商、高学历、高投入方面发展,值得全社会关注。《黑局》的主要人物林小妍及其家族陷入的正是这种传销,传销组织成员为了利益,亲情不顾、友情摧毁、道德沦丧,受一夜暴富思想的诱惑,有人借高利贷,有人卖房卖地参与其中,人性的扭曲和良心的泯灭,是传销的本质。《黑局》通过林小妍家族的传销经历活生生地再现了南派传销对社会的危害性及对人性的摧残。

我当时因为做到了比较高的级别,加上《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的出台,彻底认清了传销坑人害人的本质,下定决心解散了团队脱离了传销组织。

近几年,传统的南派传销和北派传销呈下降趋势,但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打着“微商”“电子商务”“消费返利”“虚拟货币”“慈善养老”“原始股”“金融互助”“金融创新”等旗号的新型传销不断涌现。网络成为传销的新平台,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异地传销模式。新型传销模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借助互联网平台,跨地域、传播速度快,这些都给查处带来很大的困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网络传销采取了很多新的包装模式,以合法的形式作为掩护,一些所谓有执照、有正规资质的公司,在进行传销时还会公开搞很多造势活动,导致很多群众难辨真伪。在《黑局》的最后一章,林小妍的儿子林浩然参与的正是这种互联网传销,当林小妍跪地长哭求老天爷救救她的儿子时所说的那段话,正是一位母亲悲愤的呼喊和对传销撕心裂肺的控诉,表达了所有痛恨传销的民众的愿望。这也激发了我们这些反传战士的斗志,更让我们感到禁止传销任重而道远。

很多人认为传销离自己很遥远,实际上传销就在我们身边!上至繁华都市,下至偏远乡村,都有传销组织活动的魅影。传销导致的悲剧更是罄竹难书: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家庭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多少亲朋反目成仇、形同路人;多少恋人劳燕分飞、天各一方;多少学子荒废学业、断送前程……

综上所述,进行反传销宣传刻不容缓,《黑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三十年的传销发展、演变过程,尤其是对传销绵延不断的剖析,绝对是反传销教育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