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将加强司法公信建设作为主阵地,制定下发工作部署方案,积极构建党委统筹领导,牵头部门推动落实,各警种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积极营造全社会知信守信用信重信的良好氛围,努力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和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巴彦淖尔公安力量。
聚焦阳光执法 完善司法信息公开机制
推动执法司法信息应公开、尽公开,是贯彻落实司法公信建设和加强执法监督的重要环节。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化执法司法流程信息公开,“点对点”推送司法公开信息便民举措作为推进司法公信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组织开展警营“开放日”“接待日”活动,并在公安政务新媒体平台设置“司法公信建设”和“办点‘政事’”专栏,积极推送各类司法信息和便民举措。坚持在阳光下执法,进一步完善司法信息公开机制,拓宽执法司法信息网上查询渠道。今年以来,共有2942起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内蒙古政务服务平台网站公开。并于3月29日在市公安局打造的集“警民沟通、信息发布、办事服务、举报投诉”为一体的“巴彦淖尔24小时警局”应用平台,开通“无犯罪记录证明”网上办理渠道。截至目前,共受理群众网上申请4800余件,为推进司法公信建设,热切回应群众诉求,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实现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支持。3月19日,市公安局举行特邀监督员聘任仪式,来自行业协会代表、法律界专家学者、政法一线退休人员、媒体等领域的26名基层一线工作者获聘履职。作为社情民意的“直通车”,聘任的特邀监督员将助力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进一步构建完善外部监督新格局,推动内外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聚焦规范执法 构建执法监督新体系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坚持从机制改革、制度完善、流程优化、科技赋能、监督检查、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全力构建执法全流程监督新体系,制定出台《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5+N”执法巡查工作机制实施办法》《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执法巡查工作规范》,充分依托“三级执法监督管理体系”,不断深化拓展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服务功能,持续深化执法巡查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执法监督管理手段方式,通过各类智能化执法监督平台,进一步实现接报案、受立案工作信息的全要素网上记载、全流程网上运转,全流程执法监督,全链条回访核查,努力提升警情、案件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并常态化围绕警情、案件开展日清、周报、月结,晾晒执法突出问题,树立优秀执法典型,坚决减少受立案环节有案不受、受而不立等执法问题的发生。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认真落实“一把手”阅示工作机制,共对28112起警情进行全覆盖巡查,进行案件评查1200余件,发布《案管通报》20期,进一步健全“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治理”的执法风险控制体系,通过一系列助力执法规范化建设再升级的探索,有效提升巴彦淖尔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坚决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聚焦严格执法 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坚持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置于护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局统筹谋划,始终保持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凌厉攻势,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巴彦淖尔公安机关将“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作为重要抓手,利剑出鞘、方向明确,集中精干警力和优势资源,紧盯食品、药品、生产生活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积极协调会同有关部门,通过设立警务联络室,进一步健全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检验鉴定、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成功侦破了一批大要案件,斩断了一批犯罪链条,摧毁了一批犯罪窝点。2023年以来,成功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
近期,乌拉特前旗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涉嫌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件,涉案金额1000万余元。2023年,成功侦破生产销售假冒“河套王”白酒案件,涉案金额200余万元,有力保护“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及地方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切实让广大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司法守护触手可及。
同时,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坚持立足公安职能职责,积极出台一系列便民利企服务举措,积极组织开展“助企警官”活动,通过入企走访、电话沟通、微信交流、举办反诈反恐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精准对接企业发展安全需求,助力企业增强防风止险能力。并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宣传日等重要节点,积极举办集中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知识产权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群众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辨别能力和依法维权意识,积极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