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诚信 展形象 开新局 | 巴彦淖尔:以司法公信促诚实守信
发布时间:2024-05-27 09:43:21 记者:希吉乐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今年以来,全市政法机关紧紧围绕自治区诚信建设工程要求,靠前谋划、积极作为,以司法公信建设工作为抓手,秉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原则,强化执法司法信息公开,推进重点领域执行攻坚,大力整治司法领域失信行为,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坚决守好诚信建设“最后一道防线”。

  

深化司法公开


  司法公开是一种自信、一种力量,是树立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我的案件案由是什么?”“请求查控被执行人线上支付渠道。”……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移动执行平台,每日都有大量群众留言。“移动执行平台实现了跨网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方便了当事人与法院沟通,让群众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执行、参与执行、监督执行。”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陈国辉说。

  “智慧执行”APP、12309检察服务热线、“智慧司法”微信小程序、“巴彦淖尔24小时警局”应用平台……今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公布案件流程信息2.3万余条、裁判文书4366篇、行政处罚文书2392件;拓宽网上查询渠道,通过各类线上渠道“点对点”推送执行案件办理信息11363次。

  “作为人民陪审员,要在审判过程中守护公平公正,为司法公信建设工作贡献陪审力量。”临河区人民陪审员王多华说。我市严格落实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选拔任用、履职保障机制,聘任人民陪审员734名,一审普通程序陪审率达到90%;聘任人民监督员40名,参与监督检察办案活动72件;在自治区率先聘任人民法院特邀督察员31名,参与法院审务督查、司法巡查、重点案件审理等工作。

  我市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下大力气推进执法审务、检务、警务、依法行政公开,畅通公开渠道,创新公开方式,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执法司法新机制,不断提高执法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加强司法保护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市政法机关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可靠的法治保障,引导企业加强法律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干事创业,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破获一起涉嫌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件,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侦破生产销售假冒“河套王”白酒案件,涉案金额200余万元……我市公安机关在“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中,紧盯食品、药品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成功侦破了一批大要案件,有力保护了“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地方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让广大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司法守护触手可及。

  “工伤医疗费全部可以报销吗?”“对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有异议该怎么办?”近日,“送法进企业 护航促发展”活动走进乌拉特后旗内蒙古黑猫煤化工有限公司,企业员工纷纷来咨询。

  今年以来,我市政法机关全面开通涉企服务窗口“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卷宗首页加印“绿色通道直通车”专用标识,在办理过程中启用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更快捷、更高效的司法服务,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司法成本。截至目前,快立快审快执涉企案件3492件。

  4月19日,甘其毛都口岸“检察护企”“检护民生”服务工作站成立;4月28日,“检察护企”工作室在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我市政法机关“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送策于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探索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我市广泛开展“送法进企”“法治体检”等活动,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上门为我们解答法律问题,设身处地为民营企业着想,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温暖。”临河区德华农牧业商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三军说。

  “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是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举措之一。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办理企业合规案件22件,13家企业经过合规整改再获“新生”;全市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站)9个,强化对“天赋河套”等巴彦淖尔地区知名品牌的保护。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委政法委修订完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法司法服务保障措施25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133项。全市政法机关聚焦聚力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力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

  

执行有力有度


  执行,事关司法权威,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我只提供了对方的姓名和他所在的公司名称,真没想到这就能查封!”申请人钱某对执行干警竖起了大拇指。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乌拉特后旗法院通过申请人提供的被执行人相关信息,为申请人钱某挽回了45万余元经济损失。

  执行的质效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深受当事人关心关注。我市政法机关集中开展涉金融、涉民生案件等执行攻坚,提高执行到位率,有力推进当事人诉求落到实处。

  全市两级法院掀起执行工作强大声势,开展各类执行专项行动,集中发力、重拳出击,出动干警636人次,现场查找、传唤、拘传被执行人427人次,执结各类案件4259件,执行到位金额16.2亿元。同时全面加大惩戒力度,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87人次,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3062人次,全面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生存空间,进一步营造高压震慑态势。推行失信惩戒宽限期制度,畅通救济渠道,增强惩戒的精准性,积极引导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后退出“黑名单”。今年以来,失信被执行人数同比下降22.1%。

  

强化公共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

  我市坚持严管厚爱,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队伍的管理监督。下大力气整顿规范法律服务行业,将诚信建设情况纳入律师行业年度考核指标,加强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违纪违法惩戒。定期对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员执业情况进行检查,严肃查处重收费、轻义务,重承诺、轻服务等问题,努力打造一支管理规范、诚信执业、讲信誉的法律服务队伍。

  现在,我市在律师和公证人员的诚信档案中全面、真实地记载投诉、违规违纪、奖惩、开展法律援助、参与文明创建和社会公益活动情况等内容,已为全市36家律师事务所、376名社会律师、8家公证处、29名公证员、2家司法鉴定机构、31名司法鉴定人和106名仲裁员建立诚信档案,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法律服务行业诚信建设。

  司法公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前提,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我市政法机关将坚持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秉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原则,打造抱诚守真、言而有信的良好司法环境,尽心竭力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全社会守信践诺,让诚信巴彦淖尔成为“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