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脊梁(94)
发布时间:2024-04-29 10:43:26 文:李德军 编辑:雷丽娜 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一个被大伙儿称为小连长的知青吴恒林,肩膀磨破了,血肉和衬衫粘在一起,满手都是血泡,掌心露出了鲜红的嫩肉。他身穿褪了色的半旧绿棉袄,腰里扎了根麻绳,右肩扛着两把大锤,左手提着根钢钎。叫他小连长,只因为他面带稚气,年龄小。

  有一阵,社会上刮起“回城风”。一天,吴恒林小连长的一个在机关工作的姑姑坐着小汽车来看他,其实是专门为了把吴恒林调回城里,来接他回去的。小连长态度坚决地说服了姑姑,并送走了姑姑,退回了商调函。同时,他又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坚持上山下乡,扎根边疆,艰苦奋斗一辈子的决心书。没有调回城的吴恒林在总排干大会战上大干,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练就了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赤胆忠心和过硬的本领。

  农管局系统的知识青年较多,但体力相对较弱。虽然广大知青努力大干,但是与其他单位相比,工程进度还是落在了后面。为了能够同时完工,中后旗、五原县、前旗积极响应盟委号召,集中主要劳动志愿者支援农管局系统,与农管局系统职工并肩作战,按时完成了施工任务。

  总排干工地处处体现了全盟一盘棋的思想,农管局系统的两万多名下乡知识青年与广大贫下中农一道奋战在总排干工地上。广大知识青年在总排干的工地上大有作为,许多知青在工地上的感人故事不断上演。同时,广大知识青年也深深体会到了河套大地上的百姓对他们的厚爱。


  第十七章 驻地部队、中后旗、磴口县提前竣工


  巴彦淖尔盟军分区和磴口县红卫公社相继完成了施工任务。截至1975年11月30日,磴口县、中后旗、潮格旗等旗县已完成施工任务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进入了决战阶段。临河县、杭锦后旗、五原县、前旗和农管局等施工单位,都陆续增加施工力量,通过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在12月底以前,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盟委指挥部于11月30日召开了紧急会议,分析了形势,参观了中后旗施工段的现场,总结了经验,传达了盟委关于提前于12月末完成全部工程任务的决定。盟委要求各旗县委、农牧场党委和公社干部,除留少数人在家里处理日常工作外,其余人员都要上阵参战。分段包干负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定信心,一鼓作气,按时完成任务。

  总排干驻地部队、中后旗、磴口县施工段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于12月5日和6日相继提前胜利竣工。

  他们之所以提前完工,有一个共同特点:认识高、路线正、决心大、行动快。驻地部队将奋战总排干视为部队练兵的大好时机,为奋战在总排干工地的广大干部、民兵和群众树立了榜样。同时,三个单位各级干部带头大干、充分发动群众,前线后方总动员也是他们率先完工的重要原因。

  为了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动整个总排干施工全面跃进,巴彦淖尔盟委和盟革委于1975年12月6日和7日分别为这三个单位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大会。盟领导在庆功大会上宣读了盟委的《贺电》,授予了锦旗,颁发了奖状。部队首长、旗县委干部和群众代表分别总结了施工中的经验。

  1975年11月28日,巴彦淖尔盟委下发《关于提前完成扩建疏通总排干工程的通知》:

  巴彦淖尔盟委原定从1975年11月7日开始,到1976年3月底,动员几万工人,大战苦战一百天,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总排干扩建疏通任务。根据工程的进度、群众的干劲和施工中的实践,盟委认为,这样大的工程,牵扯到全盟的主要劳力、财力和劳动精力。又是冬季施工,工期拖长了,不但影响了1976年的生产准备,而且困难越来越多。工人人数也超过原定的三万人的一倍以上,完成任务的时间也要相应提前,即由原来的一百天,缩短为五十天。要求在1975年年末以前,全面完成工程任务,最晚不得超过1976年元旦。

  要求各地加强对工程的领导,除了留一定的力量,尽快完成粮食入库工作外,要集中精力抓好总排干工程。要推广中后旗的经验,昼夜轮班干,昼夜轮班休息,提高劳动工效。对于进度慢的社队,干部要下去蹲点,加快进度。

  《通知》要求,搞好工地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人的干劲,鼓舞工人的士气。每个工地都要有红旗、标语、口号、高音喇叭,每个公社、农场以上的指挥机构,都要有战报、流动红旗,要用广播、幻灯、简报、光荣榜等各种形式经常性地表扬好人好事,要开展流动红旗、对手赛、挑应战等劳动竞赛活动。完成任务的公社,旗县要给开庆功大会,全盟第一个完成任务的公社,盟委要发贺电、奖状,并要派干部参加。

  提前完成任务的旗县和农管局第一个完成任务的农场,盟委要给开庆功大会,颁发锦旗和奖状,提前完成任务的公社、旗县,可以把工人撤下去,将其转到十大排干和1976年的生产准备工作中去。